fèng sòng lǐ zhōng chéng dào chāng rù cháo
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
zhào xià cuó hóu mù zhēng xián chǒng shàng xūn |
诏下酂侯幕 征贤宠上勋 |
cái dāng chí hàn diǎn dào kě zhì yáo jūn |
才当持汉典 道可致尧君 |
fān mù jīn róng jiàn shī liú cǐ shèng wén |
藩牧今荣饯 诗流此盛文 |
shuǐ cóng wú zhǔ bié shù xiàng chǔ mén fēn |
水从吴渚别 树向楚门分 |
sù sì qī jiā yuè kàn shān shí gù yún |
宿寺期嘉月 看山识故云 |
guī xīn fù hé nài chāo chàng zài jiāng fén |
归心复何奈 怊怅在江濆 |
《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皎然创作,名为《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表达作者对友人李中丞道昌入朝的深切关怀与祝福。以下逐段解释其意思:
### 诏下酂侯幕, 征贤宠上勋,
这两句中,“诏下酂侯幕”表示朝廷(以酂侯幕为代称)发出诏令,邀请李中丞入朝。这表明李中丞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和才能,受到朝廷的尊敬和重用。“征贤宠上勋”则是强调李中丞是因为其卓越的才能和功勋被朝廷征召。
### 才当持汉典, 道可致尧君,
这两句赞颂李中丞的才能与品德。"才当持汉典",意味着李中丞有能力把握和应用古代典籍中的知识与智慧。“道可致尧君”则表明李中丞的行为与智慧能像古代圣君尧一样,造福百姓,治理国家。
### 藩牧今荣饯, 诗流此盛文,
这两句进一步表达对李中丞的敬意和对朝廷邀请的重视。"藩牧今荣饯"中“藩牧”指地方长官,“荣饯”表示对李中丞的盛大欢送,表明地方官员对李中丞入朝的重视与尊重。“诗流此盛文”则暗示这次欢送也吸引了文人的关注与参与,诗词歌赋在其中盛兴。
### 水从吴渚别, 树向楚门分,
这两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水从吴渚别"可能指李中丞从吴地(可能指吴地或吴门,具体位置不详)出发前往朝廷,这里用水流的别离隐喻李中丞的离别。“树向楚门分”则是以树木的分岔象征李中丞即将踏入新的旅程,暗示此行将有不同的开始与未来。
### 宿寺期嘉月, 看山识故云,
这两句表达对李中丞旅途安全的祝愿。"宿寺期嘉月"中“宿寺”可能指的是李中丞在途中会住宿的寺庙,“嘉月”则预示着美好的月色,这里借以祝愿李中丞旅途顺遂,月光带来安宁与吉祥。“看山识故云”则进一步强调,即使在旅途中遇到自然界的种种景象,也应保持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希望,像在山间看见的云彩一样,既古老又新奇。
### 归心复何奈, 怊怅在江濆,
这两句表达了对李中丞回归的思念与不舍。“归心复何奈”表达了作者对李中丞即将离开的不舍之情,同时用“何奈”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叹息。“怊怅在江濆”则将情感具体化,以江边的惆怅情景,表达对李中丞的深深思念与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深情而含蓄,既赞美了李中丞的才能与品德,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不舍,展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与国家责任的深刻理解。
《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是为李中丞道昌入朝时所作的送别诗。从标题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向即将赴朝的官员表示敬意和送别的作品,同时,它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的赞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 诗的开头部分
“诏下酂侯幕,征贤宠上勋,才当持汉典,道可致尧君”。
开篇即赞扬了李中丞道昌所受的帝王恩典与身份地位,同时以“才当持汉典”暗示其卓越的才能,可以比肩汉代的文臣武将,以及“道可致尧君”表明其品德高尚,足以效法古代圣君,追求理想的政治境界。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不仅提升了诗的内涵,也增加了文采。
### 诗的中间部分
“藩牧今荣饯,诗流此盛文,水从吴渚别,树向楚门分”。
这一段将送别的场景描绘得富有诗意。诗中的“藩牧今荣饯”表达了对李中丞作为地方长官即将入朝的隆重欢迎与敬意。接着,“诗流此盛文”则赞扬了在场文人雅士的才华,体现了送别场景的文化氛围。最后,“水从吴渚别,树向楚门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同时也寓意着友谊如同江水和树木,虽然分别,但情感依旧连绵不断。
### 诗的结尾部分
“宿寺期嘉月,看山识故云,归心复何奈,怊怅在江濆”。
结尾部分充满了哲理和情感。这里提到在某个月圆之夜,期待与友人相聚,以及在山上认识了故人遗留的云彩,暗示着尽管友情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面对友人的离去,内心依然充满了惆怅和不舍。最后,“归心复何奈”表达了对友人入朝后的思念之情,而“怊怅在江濆”则直接点明了离别地点的惆怅,收尾深沉,意味深长。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题材,通过赞扬友人的才能与品德,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相互敬重与友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哲思,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也传递了对友情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