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 shān sòng péi xiù cái fù jǔ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
rú hé yǒu guī sī ài bié yù wàng nán |
如何有归思 爱别欲忘难 |
bái lù shā zhōu wǎn qīng lóng shuǐ sì hán |
白鹭沙洲晚 青龙水寺寒 |
jiāo huā pù jìng dì guì zi luò kōng tán |
蕉花铺净地 桂子落空坛 |
chí cǐ xīn wèi jìng yīng kān yuè yè kàn |
持此心为境 应堪月夜看 |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岘山送裴秀才赴举》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一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即将离开的友人裴秀才的深情和对离别情绪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 1. 如何有归思,爱别欲忘难,
**解释**:诗的第一句“如何有归思”,表达了诗人对裴秀才即将离别感到的复杂情绪,似乎在问自己为何会生出思念家乡的情感。接着的“爱别欲忘难”,则揭示出诗人对于离别之痛难以摆脱的心理状态。这里的情感是深深的依恋和离愁交织。
### 2. 白鹭沙洲晚,青龙水寺寒,
**解释**:这两句通过描绘岘山的景色来渲染离别的氛围。晚上的沙洲上,白鹭静静地站立,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空旷的感觉;青龙水寺在寒风中显得格外清冷。这种自然景观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美,也寄托了诗人对裴秀才的关切和对未来的忧虑。
### 3. 蕉花铺净地,桂子落空坛,
**解释**:诗人接着转而描述自然界的景象,以“蕉花铺净地”展现了热带风情,蕉叶的茂盛铺满了大地,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而“桂子落空坛”则可能指的是桂花飘落,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这两句景象的描写,暗示着离别的不仅仅是裴秀才,时间也在静静地流逝。
### 4. 持此心为境,应堪月夜看,
**解释**: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持此心为境”,意味着诗人将这份深深的离愁思念,作为心中永恒的风景。“应堪月夜看”,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个夜晚,月光照耀下,能重新审视和感受这份情感的愿景。这一句充满诗意,既是对裴秀才的祝福,也是对友情和离别主题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裴秀才即将赴举离别之际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时间、空间和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岘山送裴秀才赴举》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岘山送裴秀才赴举》由唐代诗人皎然创作,是一首表达离别情绪和对好友前程祝愿的佳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与背景
标题“岘山送裴秀才赴举”揭示了诗歌的主题和创作背景。岘山,位于中国湖北省,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常流连赋诗之地,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裴秀才赴举,意味着好友裴秀才即将参加科举考试,追求功名,此诗则是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作。
### 诗的结构与内容
全诗共八句,采用五言古风,每一句五字,押韵工整,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1. **首联“如何有归思,爱别欲忘难”**:开篇即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感情,面对离别,既渴望归家的温暖,又难以忘却与友人相处的时光,巧妙地表达了离别的复杂情感。
2. **颔联“白鹭沙洲晚,青龙水寺寒”**:通过描绘傍晚的白鹭在沙洲上飞翔,晚霞映照下的青龙水寺显得格外宁静肃穆的景象,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借自然景象的宁静与深远,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待。
3. **颈联“蕉花铺净地,桂子落空坛”**:蕉花和桂子,均为美好、高雅的象征,铺洒在净地与空坛上,暗示着友人前程似锦,未来将踏遍美好之地。这一联以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4. **尾联“持此心为境,应堪月夜看”**:将心中对友人的深情与祝福,比喻为一幅美丽的画卷,即使在月夜,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份温暖与光明,进一步强化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
### 总体评价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传达了离别的哀愁与对友人的祝福。诗人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自然描绘技巧,更将个人情感与对友人的祝愿巧妙融合,使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文人细腻而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