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lǐ sī zhí tí wǔ qiū sì jiān liú zhū gōng yǔ lù yǔ zhī wú xī
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
zhōng lín xǔ shī yǒu hū zǔ sù xīn qī |
中林许师友 忽阻夙心期 |
zì gù qīng guā hǎo lái jiāng huáng hè cí |
自顾青緺好 来将黄鹤辞 |
shào nián qīng yuǎn shè shì dào dé wú qī |
少年轻远涉 世道得无欺 |
yān yǔ gū zhōu shàng chén hūn qiān lǐ shí |
烟雨孤舟上 晨昏千里时 |
lí hún miǎo tiān mò xiāng wàng zài jiāng méi |
离魂渺天末 相望在江湄 |
wú xiàn jiāng nán liǔ chūn fēng juǎn luàn sī |
无限江南柳 春风卷乱丝 |
《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皎然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武丘寺相聚的喜悦,以及之后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各句的逐段解释:
1. **中林许师友,忽阻夙心期**:
此句描述诗人与师友在中林(林间的空地或草坪)中相聚,但突然之间,因为某种原因,这个约定好的会面变得无法实现,让人心生遗憾。
2. **自顾青緺好,来将黄鹤辞**:
诗人自述,虽然心里珍惜与师友相聚的机会,但仍然准备离开,这是因为黄鹤(可能象征离去或分别)即将来临,暗示着即将分别的气氛。
3. **少年轻远涉,世道得无欺**:
此句表达了年轻时对远方的向往与探索,但同时也对世道人心存疑虑,暗含了对旅途的艰辛与世事的复杂性的感慨。
4. **烟雨孤舟上,晨昏千里时**:
描述在烟雨蒙蒙的天气中,诗人乘着孤舟独行,穿越千里,晨与昏交替之间,充满了孤独与寂寞。
5. **离魂渺天末,相望在江湄**:
离开的灵魂在天边渺茫之处,但诗人的心灵与友人在江边的岸边相望,表达了虽然身在远方,但心灵仍然连结在一起的深切情感。
6. **无限江南柳,春风卷乱丝**:
最后两句描绘了江南的柳树在春风中飘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暗示了尽管分别,但友情如同春天的柳絮,四处飘扬,永不消逝。
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分别的不舍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传递了一种深厚而悠远的情感韵味。
《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为与友人李司直一同游武丘寺并访诸公,途中与陆羽同至无锡后所作,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友谊与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反思。以下是对诗的赏析:
1. **情感与意象的融合**:诗歌开篇即展现了一种遗憾与期待交织的情感,诗人与朋友因故未能如愿相聚,这种“阻”字,既点明了现实的限制,也预示了后文关于理想与现实、友情与离别的深层探讨。通过“青緺”(古时官服的一种颜色,象征官职)与“黄鹤辞”(借用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离别),展现了诗人的无奈与不舍。
2.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诗人描绘了旅途中的烟雨孤舟、晨昏千里,这些自然景观不仅渲染了旅程的艰难与遥远,也寄托了对自由与自然美的向往。江南的柳树与春风中乱丝的描绘,既展现了江南独特的风土人情,也是诗人内心细腻情感的外化,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无限怀念与憧憬。
3. **深层次的反思**:“少年轻远涉,世道得无欺”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世道的深入思考,年轻时渴望远行,追求理想,但在世道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或许让人心生疑惑。这种反思不仅限于个人的旅行经历,更触及了对人生道路选择与社会现实的思考。
4. **结尾的深情与留恋**:“离魂渺天末,相望在江湄”描绘了离别后的思念与留恋,虽身在千里之外,但心却与友人同在。最后的“无限江南柳,春风卷乱丝”既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许,用江南特有的景致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自然景物的融合与深层次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理想的深切感悟,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对人生旅途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