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zhēn shàng rén hái tiān zhú , jiān jì guǎng tōng shàng rén 、 qín shān rén

送珍上人还天竺,兼寄广通上人、秦山人

作者:皎然 
cí shān ǒu shì qīng     xié cè hū xī xíng
辞山偶世清   挟策忽西行
fān guò suí jiāng jí     yī zhān chǔ xuě qīng
帆过随江疾   衣沾楚雪轻
shàng wén xū xiàn fù     zhòng dào mò lùn bīng
尚文须献赋   重道莫论兵
dōng guān jīn duō shì     yīng gāo bái mǎ shēng
东观今多事   应高白马生

《送珍上人还天竺,兼寄广通上人、秦山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朝诗人皎然所作,是为送别珍上人返回天竺,同时也致意广通上人、秦山人而作。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段解释:

1. **辞山偶世清,挟策忽西行**:辞别家乡,去往清静的世界,偶然间携书前往西方。这里用“辞山”表示离开家乡,象征着珍上人出走修行的决绝。而“偶世清”则暗示着离开尘世,追求精神世界的清静。“挟策”即携带书籍,表现了珍上人带著对学问与佛法的追求,毅然决然地西行。

2. **帆过随江疾,衣沾楚雪轻**:在江面上的帆船快速行进,如同衣服上轻拂而过的雪花,既表现出珍上人旅途的迅速与宁静,也用“楚雪轻”比喻他的心地纯洁,仿佛能触碰得到的轻盈之物。这句诗描绘了珍上人西行的场景,同时暗示着他的心灵之旅。

3. **尚文须献赋,重道莫论兵**:追求学问的人应写篇赋以示其才华,追求真理的人应该重视道义,而不应涉及兵事。这里的“献赋”象征献上知识和才华,而“重道”则是强调追求道德与智慧的重要性,而非世俗的武力争斗。诗人借此鼓励珍上人在追求佛法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对学问的献身精神。

4. **东观今多事,应高白马生**:东观指的是汉代的官署,这里可能指代的是一种忙碌或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珍上人应该高挂起代表智慧与慈悲的白马(佛教中常用白马作为智慧和佛法的象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表达了对珍上人未来生活的期望,希望他能在动荡的环境中坚守佛法的真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寓意,表达了对珍上人西行求法的敬仰与祝愿,同时也对其未来的修行生活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送珍上人还天竺,兼寄广通上人、秦山人》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为送别珍上人返回天竺,同时也向广通上人、秦山人寄赠之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辞山偶世清,挟策忽西行”,诗人首先描绘了珍上人离开俗世,前往佛教圣地天竺的情景。这里“辞山”既指离开山居生活,也暗喻离开世俗的纷扰。一个“偶”字,显示了珍上人离世行为的随意与淡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上人超凡脱俗精神的敬仰。接着,“挟策忽西行”表现了珍上人出行的匆忙与坚定,策即手杖,这里暗指珍上人手持佛经法典,西行的背影充满了佛门的庄严与神秘。

**颔联**:“帆过随江疾,衣沾楚雪轻”,通过对帆船快速航行和上人衣衫因沾雪而轻盈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动态美和宁静的氛围。江水的流动、帆船的行进、衣衫上的雪花,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动与静、轻与重、快与慢的和谐画面,象征了珍上人修行旅程的简朴与纯净。

**颈联**:“尚文须献赋,重道莫论兵”,这是对珍上人身份和志向的进一步说明。上人不仅是修行者,也可能是学者或文人,所以诗人提醒他“尚文须献赋”,鼓励他在文学或学术上有更多的贡献。同时,诗人也提醒上人应专注于佛法和道德的追求,避免世俗的纷争和军事的暴力,表达了一种对纯粹精神追求的推崇。

**尾联**:“东观今多事,应高白马生”,东观可能是指当时的朝堂或京城,暗示东观发生了很多事情,这意味着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政治、权力的争斗。诗人在这里寄寓了对上人未来的期望,希望他能像高头白马那样,独善其身,不为世事所扰,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原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线索,既表达了对珍上人修行之路的祝福,也蕴含了对理想人格的颂扬和对世间纷扰的反思。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意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崇尚。

皎然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