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dà bǎo shàng rén guī chǔ shān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
lín chuān nèi shǐ lián zhū xiè ěr zài shēng yuán bǐ huì zōng |
临川内史怜诸谢 尔在生缘比惠宗 |
yuǎn bié yīng jiāng qín běn qù yōu xún dìng yǒu chǔ sēng féng |
远别应将秦本去 幽寻定有楚僧逢 |
tíng chuán yè zuò qīn gū yuè bǎ xī qiū xíng rù luàn fēng |
停船夜坐亲孤月 把锡秋行入乱峰 |
biàn dào xū guò dà shī sì bái lián chí shàng fǎng gāo zōng |
便道须过大师寺 白莲池上访高踪 |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大宝上人归楚山》的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大宝上人回归楚山的深情祝愿和对佛教修行的崇敬之情。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1. **临川内史怜诸谢,尔在生缘比惠宗**:这句话是说,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的内史(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或省长)对诸谢(谢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门阀之一)有深切的同情,比喻大宝上人在生命中与佛教大师惠宗有相似的因缘。
2. **远别应将秦本去,幽寻定有楚僧逢**:大宝上人远行离去,将前往秦地(这里借指未知的旅途),与楚山(具体指哪里的楚山,从文意推测可能是指诗人的居住地附近或某个有名的佛教圣地)的僧人相遇。这里的“秦本”和“楚僧”是比喻,秦本代表未知的行程,楚僧则代表大宝上人归乡后会遇到的佛教界的同行。
3. **停船夜坐亲孤月,把锡秋行入乱峰**:这一句描绘了大宝上人乘船在夜色中停泊,独自一人对着孤月,沉浸于思考或冥想。之后,他带着禅杖(锡杖)在秋日里,穿过茂密的山峰,踏上回归楚山的修行之路。这种画面传达了大宝上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心的宁静。
4. **便道须过大师寺,白莲池上访高踪**: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大宝上人旅途的祝愿,即他应当经过大师寺(可能是某个重要的佛教圣地),在那里寻找前辈高僧的足迹。白莲池上寻访高踪,象征着大宝上人将在佛学的道路上继续追寻和学习,以实现内心的净化和修行的升华。
综上所述,整首诗通过对大宝上人回归楚山之旅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厚感情和对佛教修行的敬仰。诗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对大宝上人旅途的祝愿,以及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
《送大宝上人归楚山》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送大宝上人归楚山》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是一首充满禅意的送别诗。标题已经给出,我们通过诗中的内容,来共同赏析其艺术魅力和深层含义。
首先,诗的前两句“临川内史怜诸谢,尔在生缘比惠宗”,运用了典故。临川内史是指古代官职,此处或暗指送别者对大宝上人的深厚情谊。诸谢和惠宗则是古代的高僧,诗人通过将大宝上人与这些伟大的僧人相提并论,来表达对其德行与修行的赞赏。这种对比既增加了诗歌的文学美感,也寄托了诗人对大宝上人的高度评价和深厚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远别应将秦本去,幽寻定有楚僧逢”,进一步描述了大宝上人归程中的孤独与静谧。远别意味着离别之远,应将秦本去则暗示了大宝上人将携带佛经或其他修行的书籍随行,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也是对修行道路的坚持。幽寻定有楚僧逢则预示着在归程中,大宝上人将会遇到其他修行者,共同探讨佛法,共修共进。
“停船夜坐亲孤月,把锡秋行入乱峰”这两句描绘了大宝上人归程中的情景,通过对月色、孤月、秋行、乱峰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表现了修行者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平静与启发的精神世界。
最后两句“便道须过大师寺,白莲池上访高踪”则表达了对大宝上人途径某大师寺,以及在白莲池旁寻找高僧足迹的期待。这里不仅体现了对修行环境和高僧的尊敬,也寄托了对大宝上人能够得到高僧指点、进一步精进修行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大宝上人归程中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纯净,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与对修行者精神追求的赞美。诗中寓含的禅理与艺术手法,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富含哲理思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