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é dòng tíng wéi liàng shàng rén
别洞庭维谅上人
fāng cǎo suí jūn zì yǒu qíng bù guān shān sè yǔ yuán shēng |
芳草随君自有情 不关山色与猿声 |
wèi kàn yán zi tān tóu shí céng yì tí shī bù zhe míng |
为看严子滩头石 曾忆题诗不着名 |
《别洞庭维谅上人》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名为《别洞庭维谅上人》,旨在表达对友人维谅上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的珍惜与回忆。以下是逐段解释:
### 诗句一
“芳草随君自有情,不关山色与猿声。”
这句诗首先描绘了别离的场景,意象中充满了淡淡的哀愁。芳草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灵,它的情感与别离的人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似乎在表达着对友人离去的感伤。这句诗中,“芳草随君”不仅仅是写景,也是寓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情感与陪伴,暗示了离别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的“不关山色与猿声”则是一种转折,强调芳草的情感不是由周围的自然景色或猿猴的啼声所引发的,而是一种更加内在、更为深刻的情感表达。在这里,山色和猿声可能象征着外界的干扰或喧嚣,而“不关”则表明芳草的情感与外界环境无关,是一种纯粹而深沉的情感流露。
### 诗句二
“为看严子滩头石,曾忆题诗不着名。”
这句诗进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在想象中回顾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严子滩头的石头作为背景,可能是二人曾在那留下足迹或题诗的地点。这里的“严子”可能指的是一位历史人物严光,也可能是诗人借以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友情的珍视。
“曾忆题诗不着名”则点明了对那段时光的留恋,即使那些曾经题写的诗篇并未广为人知,但这并不减损他们之间的友情和那段回忆的价值。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共同经历的深深怀念,即使时光流逝,那份友情和回忆依旧熠熠生辉。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芳草、山色、猿声以及对严子滩头石的回忆,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哀愁,更深层次地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别洞庭维谅上人》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名为《别洞庭维谅上人》,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充满了对朋友别离的感慨与对友情的深深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歌主题
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诗人与朋友维谅上人在洞庭湖边分别的情景,以及对友情和回忆的细腻描绘。诗中既有离别的哀愁,也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珍惜。
### 诗句解析
1. **“芳草随君自有情,不关山色与猿声”**:这句话以“芳草”比喻友人的友情,表达出友情如同绿草一般,自然、真挚,不受到山色和猿声(自然界的景象和声音)的影响。这里的“芳草”和“君”之间形成的比喻,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突出了友情的独立性和纯粹性。
2. **“为看严子滩头石,曾忆题诗不着名”**:此句进一步通过历史典故引出友情的深意。严子滩与严光(字子陵,东汉隐士)有关,常被用来象征隐逸生活或友情之高洁。诗人提到曾经有人在严子滩头的石头上题诗,但并未留下名号,暗示了友情的无名与珍贵。这不仅是对过去友情的追忆,也是对真正友情不求名利、只求相知相守的赞美。
### 诗歌情感
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内敛。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巧妙融合,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诗人借助对“芳草”、“山色”、“猿声”和“严子滩头石”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离别的感伤与对友情的敬重。
### 总结
《别洞庭维谅上人》是一首充满深情的离别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情的纯真与长久,以及面对别离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使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