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yuán gāo shǐ jūn sòng lǐ pàn guān shǐ huí
同袁高使君送李判官使回
shān wēng yì hǎo chán jiè wǒ fēng xī shù |
山翁亦好禅 借我风溪树 |
cǎi yào duō jìn fēng jí quán yǒu chūn dù |
采药多近峰 汲泉有春渡 |
yōu sēng shí xiāng ǒu xiān zi huò yǔ wù |
幽僧时相偶 仙子或与晤 |
zì xǔ zhàn shèng xīn mí gāo dú yóu bù |
自许战胜心 弥高独游步 |
rú hé qū zhōng shì duó wǒ lín qī qù |
如何区中事 夺我林栖趣 |
cí shān xià fù shàng liàn shí xíng réng gù |
辞山下复上 恋石行仍顾 |
sù xī qíng huò guāi shù jǐ jì wú wù |
宿昔情或乖 庶几迹无误 |
sōng shēng mò xiāng qiào cǐ xīn míng qù zhù |
松声莫相诮 此心冥去住 |
《同袁高使君送李判官使回》古诗词释义:
作者:皎然
标题:《同袁高使君送李判官使回》
在这首诗中,皎然通过与友人的对话,表达了对李判官即将出使回来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尘嚣的厌弃。以下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山翁亦好禅, 借我风溪树, 采药多近峰, 汲泉有春渡,
首句“山翁亦好禅, 借我风溪树”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喜欢静修禅道的老者,他借给“我”溪边的树,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山居氛围。接下来的“采药多近峰, 汲泉有春渡”,描述的是这位山翁的生活状态,他经常在山峰附近采集药材,在春天时会去溪边汲取清泉,生活简朴却充满自然之趣。
幽僧时相偶, 仙子或与晤, 自许战胜心, 弥高独游步,
“幽僧时相偶, 仙子或与晤”指的是与隐居的僧侣们交流,与仙子般的存在相遇,隐含着对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自许战胜心, 弥高独游步”,表示自己内心追求的是战胜世俗之心的束缚,追求心灵的高远和独自漫步于山林间的自在。
如何区中事, 夺我林栖趣, 辞山下复上, 恋石行仍顾,
“如何区中事, 夺我林栖趣”指出世俗的琐事往往与隐逸生活的乐趣相抵触,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感。而“辞山下复上, 恋石行仍顾”则是说即便离开山林,心中仍对山石留恋,不能完全割舍对自然的依恋。
宿昔情或乖, 庶几迹无误, 松声莫相诮, 此心冥去住,
“宿昔情或乖, 庶几迹无误”意味着过去的感情可能有所偏离,希望未来能尽量坚持正确的生活轨迹。最后“松声莫相诮, 此心冥去住”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尊重和内心的平和,不管身在何处,心始终保持着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山中隐士的交流和自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内心自由与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感。
《同袁高使君送李判官使回》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同袁高使君送李判官使回》由唐代诗人皎然创作,内容丰富,意境深远,通过描述与友人的送别场景,以及对自然与禅学的深入探索,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山翁(即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包括借风溪树栖息,采集药草靠近山峰,汲泉水穿越春渡,与幽静的僧人相伴,仿佛遇到了仙人。这种生活充满了自然与禅学的元素,展示了诗人对于战胜心灵杂念、追求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流露出对禅学智慧的向往。
随后,诗的后半部分转而表达对社会世俗事务的排斥,诗人认为这些事物干扰了他对自然和禅学的追求,使他失去了林中生活的乐趣。他通过辞别山林,再次返回世俗,表现出对现实与理想生活之间冲突的深刻感受。尽管如此,诗人在辞别时仍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眷恋与不舍,以及对内心平静的坚持。
最后,诗人以风的松声作为结尾,寓意着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内心冥想的状态和对自然的爱不会改变。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自我内心世界坚定的信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禅学智慧的追求,也深刻反映了他对生活、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通过描绘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和对世俗事务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渴望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