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cháng qīng shàng rén hái shū zhōu

送常清上人还舒州

作者:皎然 
jì shì fēng liú zài     chuán xīn xiàng yī dēng
继世风流在   传心向一灯
wàng yún cái nà guàn     wán xuě bù huā néng
望云裁衲惯   玩雪步花能
jiāo zhàn qíng wàng jiǔ     xiāo hún bié wèi céng
交战情忘久   销魂别未曾
míng cháo ruǎn jiā jí     zhī yǒu zhú lín sēng
明朝阮家集   知有竹林僧

《送常清上人还舒州》古诗词释义:

作者皎然是唐代的僧人诗人,此诗《送常清上人还舒州》表达了对常清上人(禅师)返程的深情告别和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认同。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的意思:

1. **继世风流在, 传心向一灯**:
这两句描述了常清上人在传承禅宗精神方面的重要性,"继世风流"意味着他在延续和发展佛法传统,"传心向一灯"则表示他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修行,如同灯塔一般指引着他人领悟佛法的真谛。

2. **望云裁衲惯, 玩雪步花能**:
"望云裁衲惯"描绘了常清上人经常在云雾中裁剪僧衣,体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关注和对禅宗修为的日常化实践。"玩雪步花能"则表示他在雪花飘落和花开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喜悦,体现了他深邃的禅悟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能力。

3. **交战情忘久, 销魂别未曾**:
"交战情忘久"暗示了常清上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长期忘却了世俗情感的纷扰,他的心已完全沉浸于佛法之中。"销魂别未曾"则强调了他对别离的淡然态度,即使是离别,也没有像常人那样被情感所困扰。

4. **明朝阮家集, 知有竹林僧**:
这两句暗示了常清上人将在未来与朋友们相聚,这个地方被称为“阮家集”,可能是指一个以阮籍或其他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化聚会地点,象征着高雅的文人集会。"知有竹林僧"则是指在这样的聚会上,常清上人将与其他有同样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平和的僧侣们相聚,共同探讨禅宗的智慧和修行之道。

整首诗通过描绘常清上人的日常修为、自然观照、情感态度以及未来的相聚情景,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崇敬和对常清上人的深深敬意,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对禅宗智慧的深刻理解。

《送常清上人还舒州》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皎然创作,标题为“送常清上人还舒州”。这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和对友人高洁精神境界赞美的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首句“继世风流在”**:表明友人常清上人继承了古往今来的高尚情操与风度,不仅在世上传承,更是在精神层面上与前辈大师相接续,奠定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文化底蕴。

2. **“传心向一灯”**:此句表达了常清上人追求内心的纯净与专注,犹如夜空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心灵的方向,显示出其修行的坚定与深入。

3. **“望云裁衲惯”**:通过自然景象中的云朵,比喻常清上人对修道环境的适应,不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适。裁衲则是僧人缝制袈裟之意,显示出其日常生活的简单与修行的实践性。

4. **“玩雪步花能”**:描述了常清上人能够在雪花飘落的冬日欣赏花朵,在花间漫步,体现了其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感知与自然和谐的体验,同时也暗示了他修行过程中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与之共生的境界。

5. **“交战情忘久”**:交战情可以理解为内心的斗争与冲突,此句表达了常清上人在长时间的修行中,逐渐忘却了这些内心的冲突,达到了心灵的平静与和谐。

6. **“销魂别未曾”**:销魂在这里表示内心的沉醉与留恋,常清上人从未曾在告别时刻感到心灵的沉沦,表明他对于友情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淡然态度。

7.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引用“竹林七贤”故事中的“阮家集”,预示着常清上人将再次相聚于类似高洁之士的聚会中,成为竹林中的僧侣。这不仅暗示了常清上人的高洁情操与修行成就,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美好愿景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常清上人个人修行经历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位高僧的风范和深邃的禅意。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精神境界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精神追求的赞颂。

皎然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