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sòng yáng xiào shū hái jì yuán

送杨校书还济源

作者:皎然 
shān qíng yǔ shī sī     làn màn yù hé cóng
山情与诗思   烂熳欲何从
yè gě shuí xiāng zhú     kōng jiāng yuè zì féng
夜舸谁相逐   空江月自逢
chūn qī yuè cǎo xiù     qíng yì shàn yún nóng
春期越草秀   晴忆剡云浓
biàn nǐ jiāng qīng xī     xié jū rù luàn fēng
便拟将轻锡   携居入乱峰

《送杨校书还济源》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杨校书还济源》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是对友人杨校书即将返程至济源的送别之作。下面逐句解释:

1. **山情与诗思,烂熳欲何从**:
诗人首先提到与山情、诗思相伴的岁月,表达了对山中生活、创作灵感与情感交融的欣赏与怀念。"烂熳"一词在这里形容情感充沛,充满诗意。

2. **夜舸谁相逐,空江月自逢**:
这句描绘了夜晚乘船的情景,诗人在水面上似乎在追寻着某人的足迹,但在无人陪伴的空寂江面上,只有月亮与自己相逢。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深情。

3. **春期越草秀,晴忆剡云浓**:
描述了春日景象。"春期"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越草秀"描绘了江南草木繁茂、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晴忆剡云浓"则可能是想象在晴朗天气里,想象着剡溪一带云雾浓厚的景象,或是以此喻指友情深厚,如同浓云难以分辨。

4. **便拟将轻锡,携居入乱峰**:
这是诗人对友人返程的祝愿。"轻锡"可能是指随身携带的锡杖,引申为行旅中的必需品,也象征着修道者的轻便与自由。诗人希望友人能带着这些,前往山峰间居住,暗示着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安全归来的祝福。

整首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和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送杨校书还济源》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皎然创作,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让我们从几个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 **情感与主题**:诗的主旨在于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深情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的“山情”和“诗思”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内心的艺术追求。通过“烂漫欲何从”,作者表达了内心的情感无法抑制,寻找释放的渴望。

2. **意象与意境**:诗中使用了一系列富有画面感的意象,如“空江月自逢”、“越草秀”、“剡云浓”,这些意象描绘出一幅幅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观,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纯净自由的意境。特别是“空江月自逢”这一句,形象地表现了在空阔的江面上,月亮似乎在主动与人相遇的浪漫情景。

3. **结构与韵律**: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格式,简洁明快。在音韵上,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平仄相间的规律,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特别是“逢”、“浓”等字的押韵,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

4. **艺术手法**:通过对比的手法,诗中既有对当前夜晚江上月色的直接描绘,也有对远方春草、云浓的想象,展现了诗人的思绪从现实到未来的转变,既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沉醉,也寄托了对未来自由生活的憧憬。

5. **思想与意义**:从整首诗来看,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的体现。诗人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寄托了对自由、超脱世俗束缚的生活状态的向往。这种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丰富的自然意象、优美的韵律结构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是唐代山水诗的佳作。

皎然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