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ǐ jì liáng běi guī
送李季良北归
shēn jiāng liú lìng yǐn jīng gòng xiè gōng fān |
身将刘令隐 经共谢公翻 |
yǒu cǐ zōng shī zài yīng zhī wǒ fǎ cún |
有此宗师在 应知我法存 |
wèn xīn cháng jì lè wèi bié qǐ shāng hún |
问心常寂乐 为别岂伤魂 |
dú fǎng huá quán qù qiū fēng rù yàn mén |
独访华泉去 秋风入雁门 |
《送李季良北归》古诗词释义:
这首《送李季良北归》是唐代诗人皎然为友人李季良北归而作的一首送别诗。以下是对诗句的逐段解释:
### 身将刘令隐, 经共谢公翻,
这句诗是说诗人与友人李季良都有着高尚的志趣,他们分别与刘令和谢公(可能指的是谢灵运)有相似的隐逸情怀。"身将刘令隐"表达的是,他们愿意追随刘令,追求隐居的生活;"经共谢公翻"则暗示他们曾共同研读谢灵运的诗集或相关文献,有着共同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 有此宗师在, 应知我法存,
这里“宗师”指的是刘令或谢公这样的典范或导师。这句话是说,在有像刘令或谢公这样的高人指引的情况下,他(诗人)坚信自己的信念或方法是得到认可和存在的。
### 问心常寂乐, 为别岂伤魂,
“问心常寂乐”表达的是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即使在追求真理和道义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但内心始终感到平和与喜悦。“为别岂伤魂”则是在说,尽管这次要与友人分别,但内心并不会有悲伤的情绪,因为友谊和精神的联系是永恒的,分别只是物理上的距离。
### 独访华泉去, 秋风入雁门,
“独访华泉去”可能是指李季良独自前往目的地,追寻内心的宁静与水的纯洁,华泉在这里象征着精神上的清洁和纯净。"秋风入雁门"则描绘了一幅秋天雁群南飞、秋风吹过雁门关的画面,隐喻着友人北归的旅程,也带有淡淡的离愁别绪。
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季良的深厚情谊和对即将分别的淡然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共同追求精神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送李季良北归》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为友人李季良北归而作的一首送别诗,其中充满了对友人高洁品行的赞颂和对佛学精义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1. **对友人品质的赞美**:“身将刘令隐,经共谢公翻”,这里通过引用古代的隐士刘令和高僧谢公,将友人李季良比作古代的贤者和智者,暗示了李季良的高尚人格和深厚的学识修养。将“身”和“经”两个词相对,一个指人的身体和生命,一个指佛经和知识,表达了诗人对李季良既重视其生命意义的追求,又看重其对佛法的深研的双重赞扬。
2. **对佛学的信念与坚持**:“有此宗师在,应知我法存,问心常寂乐,为别岂伤魂”,这四句诗不仅表达了对李季良的敬仰,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佛教教义的坚信不移。他相信有真正的宗师在世,就能知道佛教法义的存续,无论内心保持何种平静和快乐,面对分别也不应感到悲伤。这种对佛教平静和内在充实的追求,体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智慧和心灵的宁静。
3. **对友人旅程的祝福**:“独访华泉去,秋风入雁门”,最后两句诗描绘了友人李季良独自一人,前往远方(华泉)的旅程。以秋天的风景和北上的方向为背景,暗示了旅途的遥远与季节的更迭。这里的“秋风入雁门”可能还蕴含着一丝离别的感伤,但同时也预示着友人旅程的希望与探索。诗人在祝福中也表达了对友人未来旅程的期待和信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李季良人格的赞美、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友人离别时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高雅的文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通过对友人离别时的景色描绘,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又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离别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