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iǔ rì tóng lú shǐ jūn yòu píng wú xīng jiāo wài sòng lǐ sī cāng fù xuǎn

九日同卢使君幼平吴兴郊外送李司仓赴选

作者:皎然 
bù kěn zī zhāng fǔ     shèng yī bèi mù lán
不肯资章甫   胜衣被木兰
jīn suí mò líng xìn     yù jí cài zhōu tán
今随秣陵信   欲及蔡州坛
yě sì zhōng shēng yuǎn     chūn shān jiè zú hán
野寺钟声远   春山戒足寒
guī lái cì dì xué     yīng jiàn hòu xīn nán
归来次第学   应见后心难

《九日同卢使君幼平吴兴郊外送李司仓赴选》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诗人皎然与卢使君幼平一起在吴兴郊外为李司仓赴选别送的场景。以下逐句解释诗义:

1.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的个性与志向。"不肯资章甫"可能是在说他不拘泥于形式、传统或外在的装饰,而"胜衣被木兰"则是以木兰的象征,强调他更倾向于内在的品质和才能,而不是外在的服饰或装饰。这句话整体表达了诗人对内省与个性的独特追求。

2. **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这两句诗可能是借用了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典故,"秣陵"和"蔡州坛"在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地点或历史事件,"随信"和"欲及"表明了诗人与李司仓即将分别,而"蔡州坛"可能代表一个特定的目标或地点。整个句子营造了一种即将远行的氛围,表达出对未来的期待或某种程度的离愁别绪。

3. **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这里描述了送别时的场景。"野寺钟声远"可能是远处寺庙传来的悠长钟声,给人以宁静而又略带悲凉的感觉。"春山戒足寒"则可能是山间天气虽为春季,但因为离别,心中感到寒凉。这样的描述增添了送别时的情感深度,表达了离别时的凄凉与不舍。

4. **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这两句诗可能是对李司仓前程的祝愿和诗人对别后生活的展望。"归来次第学"可能是在说李司仓回到目的地后,要继续学习和成长。"应见后心难"可能是在暗示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表达了对李司仓未来生活和事业的美好祝愿,同时也隐含了对离别后可能面临挑战的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送别场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既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寄托了对朋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流露出了一丝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未知的担忧。

《九日同卢使君幼平吴兴郊外送李司仓赴选》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标题是《九日同卢使君幼平吴兴郊外送李司仓赴选》,作者是皎然。从诗的标题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在重阳节(九月九日)与卢使君、李司仓一同外出郊游时,为送别李司仓赴任所作的诗。接下来,我们逐句赏析这首诗。

首联“不肯资章甫, 胜衣被木兰”中,“不肯资章甫”可能是指李司仓不愿接受官场的束缚,不愿穿上章甫(一种礼服);“胜衣被木兰”可能暗指他更愿意穿着更为自由、轻松的衣物,或者象征着对高洁品德的坚守,不愿被外在形式所束缚。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李司仓独立人格的赞赏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颔联“今随秣陵信, 欲及蔡州坛”描述了李司仓即将赴任的情景。秣陵和蔡州分别是两个地名,这里的“信”和“坛”可能指的是任所或官署,整句话意在说明李司仓即将前往新的职位,踏上一段新的旅程。

颈联“野寺钟声远, 春山戒足寒”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色。远钟声和春山的寒意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李司仓的深切祝福与思念。

尾联“归来次第学, 应见后心难”则表明诗人对李司仓未来的期待与担忧。归来之后,人们或许能够学到更多,但内心的孤独和离愁是难以避免的。这句话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愁和对朋友未来的关心与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离别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李司仓的深厚友谊和对他未来道路的深深关怀。诗中既有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皎然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