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lǐ dào shì
送李道士
bù guàn rén jiān bié duō yīng wàng bié shí |
不惯人间别 多应忘别时 |
féng shān yòu féng shuǐ zhǐ wèi què lái chí |
逢山又逢水 只畏却来迟 |
《送李道士》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李道士》是唐代僧人皎然创作的,通过以下逐段解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含义:
**不惯人间别,多应忘别时:**
这句诗表达了李道士对人间别离的不习惯。在常人的世界中,别离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对李道士来说,可能由于修行或是长期独处的原因,他并不习惯于与人分别。"多应忘别时"则暗示李道士可能在别离时忘记了具体的时刻,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内心太过沉浸于道家哲学的思考中,以至于对时间的流逝无感,或是他的精神状态超脱了世俗的束缚。
**逢山又逢水,只畏却来迟:**
这一句诗意更为深远,描述了李道士在前往某个目的地的路上所面临的自然挑战。"逢山又逢水"强调了旅途的艰难与险阻,暗示了他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恶劣,可能还有内心的困惑或是对未知的恐惧。"只畏却来迟"表达了李道士对于抵达目的地的担忧,他担心的是,如果来的太慢,可能会错过某个重要的时机或是错过了某种内在的领悟。这里的"却来迟",既指实际的行程拖延,也可能暗指心灵上的延误或错过修行的良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道士在人生旅途中的心境与挑战,既展示了他对人间别离的不习惯,又反映了他在追求道家智慧和修行路上的坚定与担忧。诗中的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深邃的修行画卷。
《送李道士》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标题为《送李道士》,通过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以及对友人旅途安全的关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1. **情感表达**:
- **不舍与离别**:“不惯人间别”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不舍,用“不惯”一词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强烈。这种情感的表达是通过与常人相比,暗示自己对与朋友离别的特殊感受。
- **关怀与期待**:“多应忘别时”暗示朋友或许会在离别时遗忘这份情感,而作者则“多应”会记住。这种反差表达出作者对朋友的深切关怀,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担忧。
2. **场景与象征**:
- **旅途中的自然景观**:“逢山又逢水”描绘了李道士即将面临的一系列自然景观,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挑战。这种描写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直接描绘,也是对旅途所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的象征。
- **时间的紧迫感**:“只畏却来迟”表达了一种紧迫感,意味着时间对于这次离别的重要性。这一句通过“畏”字,强化了对时间的敏感和对友人安全抵达的急切期盼。
3. **语言与结构**:
- **精炼与节奏**:这首诗语言精炼,每句五言,节奏紧凑,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感觉。这种结构不仅符合唐诗的韵律,也强化了情感的表达。
- **情感递进**:从首句的“不惯人间别”到末句的“只畏却来迟”,情感由初时的不舍与期待,逐渐递进到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深深关切,形成了一种情感的连贯与深化。
整体而言,这首《送李道士》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描述和简洁有力的语言结构,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旅途安全的深切关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