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bǐng shàng rén yóu yuè
送禀上人游越
tóng nián suí fǎ lǚ jiā shì běn rú liú |
童年随法侣 家世本儒流 |
zhāng jù sān shēng xué qīng liáng wàn lǐ yóu |
章句三生学 清凉万里游 |
yún guī lóng zhǎo àn mù luò yàn mén qiū |
云归龙沼暗 木落雁门秋 |
zhǎng lǎo yīng xiāng wèn chuán yǔ xiàng zǔ zhōu |
长老应相问 传予向祖州 |
《送禀上人游越》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送禀上人游越》由唐代诗人皎然创作,表达了对一位名叫禀上人的僧人游历越州(古时的一个地区,大致位于现在的浙江省)的送别之情和对其旅途的祝愿。以下是对这首诗每一句的解释:
1. **童年随法侣, 家世本儒流**:禀上人从小就跟随法师学习,他的家庭背景则是儒家文化的传承者。这里强调了禀上人自小受到的教育背景和文化传承。
2. **章句三生学, 清凉万里游**:这句话既可解释为禀上人在三生三世的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知识,也暗示着他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将不断地学习和修行。同时,“清凉万里游”既描绘了禀上人游历越州的行程,也象征着他在修行和学习的道路上,追求内心的清凉与平静。
3. **云归龙沼暗, 木落雁门秋**:这句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象,云归龙沼说明云朵聚于深水处,呈现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景象;木落雁门秋则是秋天树叶凋落的场景,预示着季节更替,自然界的沉静与肃穆。
4. **长老应相问, 传予向祖州**:这里表达了对禀上人旅途中的期待,希望在旅途中遇见的长者能够询问他,他将传述自己的经历和所学之道,向祖州(或祖师所在的地方)表达敬意和传承精神。这句话也体现了佛教中尊敬长老、传承教义的文化传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禀上人的成长背景、游历景象以及旅途中的期待,展现了对这位僧人修行之旅的深切关怀与祝福,同时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宗教意义。
《送禀上人游越》古诗词赏析:
皎然的《送禀上人游越》这首诗,既展现出对佛教徒精神生活的关注,也描绘了禅者游历山水的意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童年随法侣,家世本儒流”表达了禀上人的成长背景和家族传统。他自幼便与佛教僧侣为伴,家族的渊源又与儒家文化相连,这使得他的身份和世界观具有双重色彩。这不仅是对禀上人个人经历的描述,也是对传统精神传承的一种映射。
接下来的“章句三生学,清凉万里游”进一步描绘了禀上人深入研习佛教经典,并以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去游历各地。这里的“清凉万里游”不仅指空间上的广泛游历,也暗含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超脱,体现了佛教修行的深邃和广度。
“云归龙沼暗,木落雁门秋”是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景象。云归于龙沼,象征着心的归宿;木落雁门秋,则寓意着万物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这两句诗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精神境界的深邃与时间的无尽,表达了对禀上人旅程中所经历的自然与心灵体验的赞美。
最后,“长老应相问,传予向祖州”是对禀上人即将离别之际的祝愿。长老们可能会询问他的旅途经历,而他则会将这一切向祖州(这里可能象征着佛教的传承与宗派)传达。这不仅体现了佛教徒间的传承与敬意,也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传播与传承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叙述禀上人从童年到成年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对佛教精神的追求和实践,展现了佛教与儒家文化相结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徒精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敬意。诗中描绘的景象与哲理,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禅意,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