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i xià qū èr shǒu
塞下曲二首
lǒng tóu shuǐ yù jué lǒng shuǐ bù kān wén |
陇头水欲绝 陇水不堪闻 |
suì yǐng yáo qiāng lěi hán shēng yàn màn jūn |
碎影摇枪垒 寒声咽幔军 |
sù cóng yán hǎi jī lǜ dài liǔ chéng fēn |
素从盐海积 绿带柳城分 |
rì luò tiān biān wàng wēi yí rù sāi yún |
日落天边望 逶迤入塞云 |
qín lǒng bī dī qiāng zhēng rén qù wèi yāng |
秦陇逼氐羌 征人去未央 |
rú hé yōu yè shuǐ bìng yù duàn jūn cháng |
如何幽咽水 并欲断君肠 |
xī zhù bēi qióng mò dōng fēn yì gù xiāng |
西注悲穷漠 东分忆故乡 |
lǚ hún shēng jiǎo luàn wú mèng dào xián yáng |
旅魂声搅乱 无梦到咸阳 |
《塞下曲二首》古诗词释义:
### 诗题:塞下曲二首
### 作者:皎然
#### 陇头水欲绝, 陇水不堪闻, 碎影摇枪垒, 寒声咽幔军,
**解释:**
这四句描绘了边塞的冷清与荒凉。"陇头水欲绝"意味着陇山的水眼看就要干涸了,预示着环境的恶劣和边远。"陇水不堪闻"形容这水声让人心情沉重,难以忍受。"碎影摇枪垒"的景象可能是在描述摇曳的水波倒映在枪阵或边防阵地的痕迹上,暗示着战备的紧张气氛。"寒声咽幔军"则可能是指战地的风声(寒声)使得军营中的帐篷(幔军)也随之颤抖,营造出一种战时的紧张和不安。
#### 素从盐海积, 绿带柳城分, 日落天边望, 逶迤入塞云,
**解释:**
"素从盐海积"暗示着雪(素)从盐湖附近的区域积累而来,盐海可能指的是盐碱地,象征着边塞环境的艰苦。"绿带柳城分"可能是在描绘边城柳城(柳城位于辽东,是古代的军事重镇)的绿色景色与四周的绿色植被形成鲜明对比,但也可能是诗人用象征手法表达柳城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或被遗忘。"日落天边望, 逶迤入塞云"描绘了日落时分,诗人向天边眺望,远处的云彩似乎与边塞相连,暗示着辽阔的边塞景象和诗人对远方的思绪。
#### 秦陇逼氐羌, 征人去未央, 如何幽咽水, 并欲断君肠,
**解释:**
"秦陇逼氐羌"强调了秦陇地区(即现在的甘肃和陕西南部)靠近氐羌族居住区域,强调边疆的敏感与紧张。"征人去未央"可能是说边疆的士兵(征人)离开家园,前往未央(此处可能指边塞要塞),暗示着边疆战争的频繁与征人的离乡背井。"如何幽咽水, 并欲断君肠"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事和征人远离家园的深切同情,幽咽的水声似乎在诉说着分离的痛苦。
#### 西注悲穷漠, 东分忆故乡, 旅魂声搅乱, 无梦到咸阳,
**解释:**
"西注悲穷漠, 东分忆故乡"可能是在说水流向西边的荒漠令人悲叹,向东则让人想起故乡。这里通过水的方向流动,表达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与对边疆环境的哀叹。"旅魂声搅乱"描述了边塞的生活环境对征人精神的扰动,使他们的思乡之情更加难以平复。"无梦到咸阳"表达了征人在异乡无法入梦回故乡的无奈,咸阳可能是指秦朝的首都,是历史上的繁华之地,象征着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故土深深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色和战争气氛,以及对征人思乡之情的深刻描绘,表达了对边疆艰苦生活的同情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塞下曲二首》古诗词赏析:
《塞下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一组边塞诗,通过对边塞地区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战士们内心的情感世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题目解析
“塞下曲”是唐代边塞诗中的一个常见主题,用以描写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战争与和平、离别与思乡等情感。诗题中的“塞下”二字直接点明了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是边塞地区,这些地方往往远离繁华与和平,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
### 内容解析
#### 陇头水欲绝,陇水不堪闻
首句“陇头水欲绝”描绘了边塞之地水源的稀缺,水对于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人们来说,既是生存的必需品,也是生命的象征。水“欲绝”暗示了环境的恶劣,预示着生存的艰难。接下来的“陇水不堪闻”则从听觉的角度加深了这种艰苦的印象,水声在战士心中或许成了一种难以承受的悲伤之音。
#### 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
“碎影摇枪垒”以动态的视觉形象,展现了边塞战场的紧张氛围,战士们的枪垒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破碎,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无常。而“寒声咽幔军”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寂静和战士内心的悲凉,音调低沉,犹如哽咽。
#### 素从盐海积,绿带柳城分
“素从盐海积”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素”(可能是指雪或沙)与盐海相联系,通过时间的积累来表现边塞的荒凉与时间的漫长。而“绿带柳城分”则通过绿色的柳城(柳树生长的地方)与边塞的分界,描绘了边疆的地理特征,同时也暗含着家园的遥远和思乡之情。
#### 日落天边望,逶迤入塞云
“日落天边望”表现了战士在日落时分眺望远方的情景,这种凝视不仅指向了未知的远方,也是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而“逶迤入塞云”则是日落余晖与边塞云彩的融合,既美又悲,充满了诗人对边塞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情感。
#### 秦陇逼氐羌,征人去未央
“秦陇逼氐羌”强调了边塞地区的位置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暗示了战争的复杂性。而“征人去未央”则直接表达了对战争中远征战士的深切同情,道出了他们在遥远战场的无尽离愁。
#### 如何幽咽水,并欲断君肠
通过“幽咽水”这一细节,诗人将自然界的水声与战士内心的痛苦相联系,水声在战士心中如同利刃,让人肝肠寸断,形象地表达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乡
“西注悲穷漠”通过水流向西部荒漠的描写,表达了对远方的哀思和对生命的悲叹。“东分忆故乡”则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尽管水流的方向是远离故乡,但思念却是深深植根于心中。
#### 旅魂声搅乱,无梦到咸阳
“旅魂声搅乱”描绘了战士被边塞的环境和声音所困扰,思绪纷乱。而“无梦到咸阳”则表达了战士即使在梦中也无法返回故乡的无奈和绝望,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深深渴望和对家的强烈思念。
### 总结
《塞下曲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战士们内心的复杂情感。从水声到思念,从战场的紧张到对和平的渴望,诗人以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度,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边塞图景,不仅展现了边塞诗的美学特征,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边疆地区的深刻关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