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ǒng shù tàn dé qī
咏数探得七
yuǎn shān hú shàng xiǎo qīng cuì wàng yī xī |
远山湖上小 青翠望依稀 |
cái xiàng chuāng zhōng liè hái cóng lín biǎo wēi |
才向窗中列 还从林表微 |
sè nóng chūn cǎo zài fēng qǐ xià yún guī |
色浓春草在 峰起夏云归 |
bú shì péng lái dǎo rú hé rén qù xī |
不是蓬莱岛 如何人去稀 |
《咏数探得七》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咏数探得七》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描述了一幅在湖上远山中的景象,通过多个细腻的细节描绘出山水的自然美和人迹稀少的静谧。下面逐段解释诗句的意思:
1. **远山湖上小,青翠望依稀** - 意味着远处的山峦与湖水相接,远山显得小巧而青翠,轮廓隐约可见,给人一种柔和而静谧的视觉感受。
2. **才向窗中列,还从林表微** - 这两句描绘了山峦渐渐从窗户的一侧映入眼帘,然后从林梢的微远处开始逐渐清晰,展现出一种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的动态过程。
3. **色浓春草在,峰起夏云归** - 此处将四季景象融入其中,春季的山色与茂密的草丛相互辉映,夏季的山峰似乎在云彩的环绕中更加挺拔,展现了自然季节的更替。
4. **不是蓬莱岛,如何人去稀** - 最后一句以蓬莱岛作为隐喻,意思是如果不是这样的仙境之地,为什么会有如此稀少的人迹?这里强调了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致的自然、宁静和远离尘嚣的特性,仿佛是人间仙境。
整首诗通过对远山、湖水、春草、夏云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宁静致远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咏数探得七》古诗词赏析:
皎然的这首《咏数探得七》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的山水画卷,运用了巧妙的视觉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远山湖上小,青翠望依稀**:开篇点明了场景——远山与湖泊的结合,营造了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氛围。用“小”字形容山,不仅强调了山的远距离,也暗示了观者内心的开阔与宁静。青翠的山色与湖水相映,为整幅画面铺上了淡淡的生机与活力。
2. **才向窗中列,还从林表微**:进一步描绘了山与林的关系,通过“窗”这一视角,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山的近在眼前,却又隐约在林海之中,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悠远的意境。这里的“列”与“微”分别描绘了山与林的清晰与模糊,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敏感。
3. **色浓春草在,峰起夏云归**:春草的浓绿与夏日的云朵,对比鲜明地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象。春草在,不仅暗示了生机与活力,也预示着生命的成长与希望。夏云归,既体现了云的流动与变化,也可能是诗人对归隐生活的一种向往,与“不是蓬莱岛”形成呼应。
4. **不是蓬莱岛,如何人去稀**:结尾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远离世俗欲望的向往。蓬莱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神仙居住的仙境,此处用以象征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通过“如何人去稀”这一问,诗人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逃避。
综上所述,皎然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美的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