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 chí zá yǒng wǔ shǒu 。 xī yún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
yè yè chí shàng guān chán shēn zuò yuè biān |
夜夜池上观 禅身坐月边 |
xū wú sè kě qǔ jiǎo jié yì nán chuán |
虚无色可取 皎洁意难传 |
ruò xiàng kōng xīn le zhǎng rú yǐng zhèng yuán |
若向空心了 长如影正圆 |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溪云》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象和禅理的深刻感悟。下面逐段解释诗的含义:
1. **夜夜池上观,禅身坐月边:** 诗人夜夜在池边观赏景色,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欣赏,也暗含着禅宗的修行理念,即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以平常心观照事物的本质。坐在月边,暗示了诗人对月的禅思,月象征着纯净、永恒与圆满,是诗人内心平静与超越的象征。
2. **虚无色可取,皎洁意难传:**"虚无"一词表达了空灵、无常的境界,强调自然景象的瞬息万变和不可捉摸性。"色可取"暗示诗人虽能感受到自然之美,却难以捕捉和描述这种美的全貌。"皎洁"形容月光的明亮和纯净,"意难传"则指出即使是最美好的事物,也无法完全用语言或文字表达,传达出自然之美与人类理解之间的界限。
3. **若向空心了,长如影正圆:**"空心"指的是佛教中空无一物的境界,即领悟到万物的本质是空的,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我。这句话表达了若能理解并达到这种空灵的境界,就能如月之影般清晰、完整、永恒。在这里,诗人通过比喻,将自然界的景象与精神境界联系起来,强调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需要心灵的纯净和平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蕴含了深刻的禅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心的深层次感悟。
《南池杂咏五首。溪云》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南池杂咏五首·溪云》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一首描写自然景物和禅意的佳作。全诗以夜观池上之云,借自然景象抒发深邃的禅理,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的领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夜夜池上观**: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诗人夜夜在池边观云,体现了诗人的宁静与专注,同时也预示了诗中将出现的自然与精神的融合。
2. **禅身坐月边**:诗句巧妙地将人(禅身)与自然(月)联系起来,暗示了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和状态,既为心静之境,也暗示了禅者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
3. **虚无色可取,皎洁意难传**:这两句对云彩的描绘,以“虚无色”和“皎洁意”为特点,既表现了云彩在月光下的自然美,也隐喻了禅学中关于空性和清净的追求。色可以取,指可以直观感受到的美,但意难以言传,暗示了禅意的深邃和难以言表的特性。
4. **若向空心了,长如影正圆**:最后一句深化了对禅学的理解。所谓“空心”是指去除杂念,保持心灵的纯净。在这里,诗人以云影的“正圆”为比喻,表达了如果一个人能像云一样无执无著,心地纯净,就如同影子在月光下的圆润,完美地体现了禅学中追求的圆融与和谐。这句不仅形象生动,也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禅理的独特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借由对云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禅学境界的深刻理解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通过诗中“虚无”与“皎洁”的意象,以及对“空心”与“影圆”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