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nán chí zá yǒng wǔ shǒu 。 hán shān

南池杂咏五首。寒山

作者:皎然 
xū zhōu dòng yòu jìng     hū shì qù féng shí
虚舟动又静   忽似去逢时
chù wù zhī wú wù     wèi liáng xìng jiàn yí
触物知无迕   为梁幸见遗
yīn fēng dào cǐ àn     fēi yǒu jì chuān qī
因风到此岸   非有济川期

《南池杂咏五首。寒山》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寒山》是由唐代僧人皎然所作的五首诗之一,描绘了作者在南池中的泛舟所感,充满哲理与自然界的和谐之感。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虚舟动又静,忽似去逢时**:虚舟指的是没有负载重物的船,这里用以象征心灵的纯净或生活中的轻装简从。动与静描述了船在水中的状态,既可以是移动,也可以是静止。这句表达了一种生活的状态,时而行动,时而静思,如同不经意间遇到了某个适合行动的时机。

2. **触物知无迕,为梁幸见遗**:触物知无迕指的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时,能够感觉到一切都是和谐的,没有冲突。为梁幸见遗,可能指的是一根遗落的树枝(梁)幸运地成为船的支撑物。这句诗传递出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即在自然中寻求帮助与灵感,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幸运且自然而然的。

3. **因风到此岸,非有济川期**:因风到此岸意为,顺风而行,自然地抵达了某处岸边。这里风象征着命运或外在的力量,它推动着人或事物向前。非有济川期则表示,此行并非为了有目的性的渡过河流,而是顺其自然。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强调了自然的引导与生活中的顺其自然。

这首诗整体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强调了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和灵感的哲学思考。

《南池杂咏五首。寒山》古诗词赏析:

皎然的这首《南池杂咏五首·寒山》通过对“虚舟”的描绘,呈现出一种超脱、宁静而又富含哲理的意境。这首诗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开篇“虚舟动又静”**:这里“虚舟”即空船,无挂无系,象征着作者心灵的空灵与自在。动与静的交替,暗示了自然界和人内心世界的动态平衡,既富有动态的活力,又保持内心的宁静。

2. **“忽似去逢时”**:这句话以“忽似”表达了一种偶然与偶然相遇的美妙感觉,仿佛在不经意间,时空与心灵得到了一种特殊的联系,强化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微妙而深邃的联系。

3. **“触物知无迕”**:这里“迕”意为违背、不和谐,诗人通过“触物知无迕”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在诗人的眼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和谐统一的,没有冲突与对立,这种观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4. **“为梁幸见遗,因风到此岸”**:诗人用“梁”比喻桥,此处暗示着人与自然的桥梁,通过自然界的“风”这一力量,人们得以到达心灵的彼岸。这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到达,更是心灵、精神上的抵达。

5. **“非有济川期”**:结尾的“济川”意为渡过大河,通常比喻克服困难、达到某种目的。然而,诗人却说“非有济川期”,意即不必追求外在的成功或目标,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内在的满足,是对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高远。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内在平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快节奏、物质化的现代社会中,诗人通过这首诗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宁静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皎然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