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què jì
铜雀妓
zì yǐ chán juān wàng zhǔ ēn shuí zhī měi è hū xiāng fān |
自倚婵娟望主恩 谁知美恶忽相翻 |
huáng jīn bù mǎi hàn gōng mào qīng zhǒng kōng mái hú dì hún |
黄金不买汉宫貌 青冢空埋胡地魂 |
《铜雀妓》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深沉的诗词,通过对“铜雀妓”这一历史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美与善被忽视的深刻感慨。以下是逐句解释:
1. **自倚婵娟望主恩, 谁知美恶忽相翻**:
- **自倚婵娟**: 指自己以美貌自傲,期待着帝王的恩宠。
- **望主恩**: 希望得到君王的宠爱和恩赐。
- **谁知美恶忽相翻**: 意味着美与恶的评价在一瞬间就可能发生了翻转。暗示着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婵娟)在历史上可能突然被贬低或遗忘。
2. **黄金不买汉宫貌, 青冢空埋胡地魂**:
- **黄金不买汉宫貌**: 比喻美丽的外貌无法用物质财富如黄金来衡量或取代。在这里,暗示了美与外在价值之间的矛盾。
- **青冢空埋胡地魂**: “青冢”通常指的是昭君墓,这里借指那位在历史上留下身影的“铜雀妓”。**“胡地魂”**可能是指其出自胡族(古代泛指非汉族的民族),而她的精神或灵魂在胡地(其故土或历史中她所属的地域)得到安息或纪念。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一位女性在历史评价和归属上的矛盾与孤独。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铜雀妓”的命运,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美貌与善行在历史中可能被忽视或不公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美丽与真实价值的辩证思考。
《铜雀妓》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铜雀妓》的标题和内容中的"铜雀"一词让人联想到三国时期曹操修建的铜雀台,而“妓”指的是在古时为娱乐、歌舞等事务而服务的女子。整首诗使用了一种反讽的手法,通过对比和转折,表达了一种对于历史、美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自倚婵娟望主恩”,描绘了一个妓女自以为凭借她的美貌和才艺赢得了主人的宠爱与恩宠。这里的“婵娟”代指她的美貌。诗人以“自倚”一词强调了她自信的态度,暗示她对主人的宠爱有着极大的期待和依赖。
然而,第二句“谁知美恶忽相翻”,却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残酷。这里使用了转折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原本以为美好的事物(如美貌)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甚至带来完全相反的结果。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暗示了妓女所处的不稳定的、充满变数的现实世界。
接下来的两句“黄金不买汉宫貌,青冢空埋胡地魂”,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这两句诗运用了典故。前一句“黄金不买汉宫貌”可能暗指即便有再多的财富也买不来汉宫的美貌和尊严,这里“汉宫”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暗示即使在权力和财富的拥有者眼中,美貌也难以真正获得尊严和长久的尊重。
后一句“青冢空埋胡地魂”,则用了昭君出塞的典故,昭君是汉代的一位美女,她为了国家的和平安定,远离家乡,嫁给了胡人。这里的“青冢”指昭君的坟墓,而“胡地”指她的夫君所在的异域。这句诗表达了即便如昭君这般美貌且拥有高尚品德的女子,最终也难以逃脱孤独和被遗忘的命运。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中女性命运的深刻同情和对命运不公的感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妓女命运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深刻揭示了美与现实、个人命运与历史变迁之间的复杂关系。诗人通过对美的相对性、命运的无常以及历史中女性地位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和对公正、尊严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