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én zhōng
闻钟
běn shī bù dé yǐ qiáng wèi wǒ zhe shū |
本师不得已 强为我着书 |
zhī jǐn bǎi lǜ qiǎn míng cún wàn xiàng jū |
知尽百虑遣 名存万象拘 |
rú hé gōng yán zi zhōng rì lùn xū wú |
如何工言子 终日论虚无 |
yī rén dú míng míng shí rén yǐ wéi yú |
伊人独冥冥 时人以为愚 |
《闻钟》古诗词释义:
作者:皎然,唐代著名的诗僧,以诗歌和茶道著称。其诗《闻钟》是一首哲理性的作品,以钟声为引子,探讨了人生、修行、以及道与世俗之间的关系。接下来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 本师不得已,强为我着书,
诗人自述,作为本师的弟子,出于不得已,勉强被本师要求为其撰写著作。这表达了对传统思想束缚、必须为世间事务付出的无奈。
### 知尽百虑遣,名存万象拘,
“知尽百虑遣”意味着追求知识、智慧以解决世间各种问题的过程;“名存万象拘”则是说即便追求了各种知识与名利,最终仍是被世间万象所束缚,无法超脱。
### 如何工言子,终日论虚无,
“工言子”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深思熟虑的人,诗人在此探讨这些深思熟虑的人终日讨论的“虚无”——虚幻、空洞的事物或存在状态。这反映了一种对现实世界和超脱现实的探讨。
### 伊人独冥冥,时人以为愚,
“伊人独冥冥”是指那个独自追求真理、超脱世俗的人,处于一种深沉、孤独的状态;“时人以为愚”则是说当时的人们无法理解这样的人,认为他们愚蠢或不正常。这表达了对超凡脱俗追求的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感慨。
### 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钟声的联想,深入探讨了人生的追求、知识的束缚、以及追求真理与超脱的孤独。通过“闻钟”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束缚与超脱追求之间矛盾的思考,以及对那些不为世人所理解的追求真理者的同情与敬意。
《闻钟》古诗词赏析:
这首《闻钟》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通过听闻钟声,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和对自身修行的反思。让我们逐句赏析这首诗。
首句“本师不得已,强为我着书”暗示了作者对写作和知识传授的无奈态度。他可能觉得自己被外在的“本师”(可能指某种规范、传统、或更深层次的某种召唤)所束缚,不得不书写,这似乎意味着作者对知识、书籍或传统存在一定的矛盾情绪,他可能在思考自己是否应该完全遵循。
“知尽百虑遣,名存万象拘”描述了在知识与名利的追求中,人试图穷尽一切思考(百虑遣),然而这些追求终究被外界的名望和物质世界(万象拘)所束缚,揭示了知识与物质、精神与世俗之间的张力。
“如何工言子,终日论虚无”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思考。工言子(善于言辞的人)整天谈论的可能都是空洞无物、脱离实际的东西。这可能是一种讽刺,是对过度追求知识而忽视实践、忽视精神与道德价值的反思。
“伊人独冥冥,时人以为愚”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孤独坚持内心真理的“伊人”(可能指的是某位智者或作者心中的理想人格)的敬仰,同时也对当时社会大众的盲目追求物质和外在成就的愚昧感到担忧。这里“冥冥”意味着深刻的洞察或孤独的坚持,而“时人”可能指的是那些被世俗观念主导的、追求表面荣耀的人们。
整首诗通过钟声的意象,引出了对个人修养、知识价值、现实与理想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我内在探索的呼唤,也对社会风气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