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ì sōng ( yī zuò chì sōng jiàn )
赤松(一作赤松涧)
mèng zhōng guī jiàn xī líng xuě miǎo miǎo máng máng xíng lù jué |
梦中归见西陵雪 渺渺茫茫行路绝 |
jué lái hái zài shàn dōng fēng xiāng xīn liáo rào chóu yè zhōng |
觉来还在剡东峰 乡心缭绕愁夜钟 |
sì běi chán gāng yóu jì de mèng guī zhǎng jiàn shān chóng chóng |
寺北禅冈犹记得 梦归长见山重重 |
《赤松(一作赤松涧)》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赤松》(或《赤松涧》)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其中蕴含了深深的个人情感与对自然、对故乡的怀念。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段解释:
1. **梦中归见西陵雪,渺渺茫茫行路绝**:在这句中,诗人描述了一段梦中的经历,他在梦中返回西陵,那里的雪景广袤无边,一片迷茫,连路都看不清了。这句暗示了诗人对遥远故乡的深切思念,在梦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
2. **觉来还在剡东峰,乡心缭绕愁夜钟**:梦醒后,诗人发现自己仍身处现实,位于剡东峰。在梦与现实的对比中,他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像钟声般悠长地回响,缠绕在心头,引起无尽的愁绪。
3. **寺北禅冈犹记得,梦归长见山重重**: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一处特定寺庙和山冈的记忆。即使在梦中,他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些自然景色,山峦重叠,犹如心中的故乡。这里以山峦象征对故乡的怀念,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刻情感。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与难以割舍的情感。在诗中,梦境成为了一种寄托,现实的景物成为了一种情感的载体,通过山峦、雪景等自然元素,深化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赤松(一作赤松涧)》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赤松》(或《赤松涧》)体现了作者皎然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感知。全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切的思念与情感的抒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诗的开篇“梦中归见西陵雪,渺渺茫茫行路绝”描绘了梦境中的景象,一片雪景覆盖的西陵,显得遥远而荒凉,体现了梦境中的孤独和远方的遥远感。而“觉来还在剡东峰,乡心缭绕愁夜钟”则描述了醒来后,诗人仍旧置身于现实中的剡东峰,尽管身处现实,但内心的思乡之情却如夜钟般悠长,萦绕不散,鲜明地对比了梦境的虚幻与现实的沉重。
2. **情感的深层表达**:通过梦境的穿越,诗人的情感得以深度挖掘。在梦境中,他能够暂时逃离现实的羁绊,回到与家乡紧密相连的雪景之中,这既是心灵的慰藉,也是对故乡的深深怀念。而现实中的夜钟声,更是将这种思念推向高潮,夜钟的悠长声仿佛是时间的流转,让诗人的思念如潮水般涌现,难以自抑。
3. **自然与情感的融合**:自然景物在此诗中不仅是背景,更是情感的载体。山、雪、夜钟等自然元素,不仅丰富了诗的意境,也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自然美与情感美的融合。例如,“寺北禅冈犹记得,梦归长见山重重”一句,通过禅寺、山冈等自然景致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记忆与想象,也暗示了内心深处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4. **情感的流转与归宿**:整首诗的情感流转清晰可见,从梦境的虚幻到现实的沉重,再到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最后在自然景观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这种情感的流转,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世界,也暗示了一种寻求内在平衡与宁静的倾向。
综上所述,皎然的《赤松》(或《赤松涧》)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融合,成功地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内心世界深处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