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èn tiān
问天
lè chán xīn shì dàng wú dào bù xiāng fáng |
乐禅心似荡 吾道不相妨 |
dú wù gē hái xiào shuí yán lǎo gèng kuáng |
独悟歌还笑 谁言老更狂 |
ǒu rán jì wú xuān wú le xīn xìng yuán |
偶然寂无喧 吾了心性源 |
kě xián chóng shí mù bù xiào niǎo néng yán |
可嫌虫食木 不笑鸟能言 |
yǐn xīn bù yǐn jì què yù zhù rén huán |
隐心不隐迹 却欲住人寰 |
qiàn shù yí chūn shù wú shān kàn huà shān |
欠树移春树 无山看画山 |
jū xuān wǒ wèi cuò zhēn yì zài qí jiān |
居喧我未错 真意在其间 |
lǔ yǔ xián bù xué hú yīn cóng bù fān |
虏语嫌不学 胡音从不翻 |
shuō chán diān dào shì lè shā jīn wáng sūn |
说禅颠倒是 乐杀金王孙 |
zhēn yǐn xū wú jiǎo wàng míng yào shì yú |
真隐须无矫 忘名要似愚 |
zhǐ jiāng liǎng tiáo shì kōng què hàn qián fū |
只将两条事 空却汉潜夫 |
《问天》古诗词释义:
《问天》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一首禅诗。该诗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禅悟、人生态度及隐居生活的理解。下面逐段解释其含义:
1. **乐禅心似荡,吾道不相妨**:诗人以荡漾的心情乐于禅学,认为他的修行道路与世俗的干扰没有冲突。
2. **独悟歌还笑,谁言老更狂**:即使在独自体悟禅理时,诗人也能微笑面对生活,不因年龄增长而感到狂放或拘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3. **偶然寂无喧,吾了心性源**:在偶然的静寂中,诗人了悟了自己的内心本质和生活之源,说明了禅悟并不需要外在的引导,而是内在自我发现的过程。
4. **可嫌虫食木,不笑鸟能言**:诗人通过自然界的例子来阐述道理,比如昆虫对树木的侵蚀并不值得嫌弃,鸟儿能说话也不值得嘲笑,比喻事物本身并无对错,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它们。
5. **隐心不隐迹,却欲住人寰**:即使内心深处追求隐逸生活,但不刻意隐藏自己的行迹,反而希望生活在人间,显示出诗人既追求内心宁静,又愿意与世人交往的态度。
6. **欠树移春树,无山看画山**:诗中以移树和看山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也暗示了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7. **居喧我未错,真意在其间**:即使在喧嚣中生活,诗人认为自己并未错,因为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其中,说明了在繁忙和纷扰中寻找生活真谛的重要性。
8. **虏语嫌不学,胡音从不翻**:通过表达对外来语言和文化的不理解或反感,诗人可能是在强调坚持自我、不被外在影响的重要性。
9. **说禅颠倒是,乐杀金王孙**:禅理的理解有时可能与世俗观念相悖,诗人认为这正是其乐趣所在,可能是在讽刺那些只知表面却不懂深层含义的人。
10. **真隐须无矫,忘名要似愚**:真正的隐居并不需要刻意矫饰,忘却名利的诱惑就如同表现得愚钝一样,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11. **只将两条事,空却汉潜夫**:通过将生活简化为两件事,即寻找内心平静和实现真正的隐居,诗人似乎在提倡一种简约的生活态度,但又似乎含蓄地批判了古人过分追求外在功名的虚妄。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比喻和直接的陈述,展现了诗人对于禅悟、人生态度和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禅宗智慧。
《问天》古诗词赏析:
《问天》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一首诗作,通过对日常生活、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佛教哲理和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赏析:
1. **乐禅心似荡,吾道不相妨**:以“荡”来形容禅心的自由与轻盈,不被世间的尘嚣所束缚,表明诗人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超脱。强调自己所遵循的道与现实的和谐相融,不因外界的干扰而迷失。
2. **独悟歌还笑,谁言老更狂**:描述了诗人独自领悟后的欢悦与轻松,不为年龄所限,反而更加自由奔放。体现了内心的平静与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3. **偶然寂无喧,吾了心性源**:在偶然的宁静中体悟到内心的源泉,心性之源指向了佛教中“明心见性”的理念,即通过内观找到内心的真正意义和本质。
4. **可嫌虫食木,不笑鸟能言**: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暗示对世间现象的观察与理解。虫食木是自然界的规律,而鸟能言则是一种反常现象,这里可能暗喻人的行为与自然规律相悖。
5. **隐心不隐迹,却欲住人寰**:虽然内心深处追求隐逸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与世隔绝,而是能够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6. **欠树移春树,无山看画山**:以树与山的比喻,表明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追求。移树和画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复制,隐含着对真实自然之美的向往。
7. **居喧我未错,真意在其间**:在热闹的环境中生活,我并没有错,真正的意义就在其中。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认为生活中的喧嚣同样蕴含着真理和意义。
8. **虏语嫌不学,胡音从不翻**:以“虏语”和“胡音”指代外来文化或异域之声,表明诗人对传统与本土文化的坚守,不愿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9. **说禅颠倒是,乐杀金王孙**:诗人在谈论禅学时,可能会感到传统与现代的理解有所偏差,但依然乐在其中,享受着与王孙们一起探讨的快乐。
10. **真隐须无矫,忘名要似愚**:真正的隐逸并不需要刻意表现,忘记名声也要像愚者一样,不求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11. **只将两条事,空却汉潜夫**:诗人的生活和追求被简化为两条主线,仿佛已经达到了某种空灵的境界,不拘泥于世俗的困扰。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佛教思想,通过对自然、生活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