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dòng tíng shān wéi liàng shàng rén yuàn jiē qián gū shēng jú shù gē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

作者:皎然 
cāng zhōu wù shì zhēn     qī qī hū yíng shì
沧洲误是真   萋萋忽盈视
biàn yǒu chūn zhǔ qíng     qiān shang duō fāng zhǐ
便有春渚情   褰裳掇芳芷
sà rán fēng zhì cǎo bù dòng     shǐ wù dān qīng dé rú cǐ
飒然风至草不动   始悟丹青得如此
dān qīng biàn huà bù kě xún     fān kōng zuò yǒu yí rén xīn
丹青变化不可寻   翻空作有移人心
yóu yán yǔ sè xié fú zuò     zhà shì shuǐ liáng lái rù jīn
犹言雨色斜拂座   乍似水凉来入襟
cāng zhōu shuō jìn sān xiāng kǒu     shuí zhī juǎn dé zài jūn shǒu
沧洲说近三湘口   谁知卷得在君手
pī tú yōng hè lín shuǐ shí     xiāo rán bù yì cāng zhōu sǒu
披图拥褐临水时   翛然不异沧洲叟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逐段解释:

### 沧洲误是真, 萋萋忽盈视
- **沧洲误是真**:这里“沧洲”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静谧之地,诗人误将现实与想象混淆,表达了对清幽环境的向往。
- **萋萋忽盈视**: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形容春天的草木茂盛景象突然映入眼帘,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

### 便有春渚情, 褰裳掇芳芷
- **春渚情**:渚,小洲;春渚情,指的是春天在水边、小洲边的情致与感受,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春日水边美景的欣赏之情。
- **褰裳掇芳芷**:褰裳,提起衣裳;掇,拾取。这里描述了诗人提着衣裳去拾取草木间的芳香,表达了诗人亲近自然、喜爱春天花草的生动形象。

### 飒然风至草不动, 始悟丹青得如此
- **飒然风至草不动**:飒然,形容风声,这句话描绘了一种特殊的情境,即微风吹过,但草木似乎没有被触动,可能是诗人想象或特定的自然现象,营造了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
- **始悟丹青得如此**:悟,领悟;丹青,古代指绘图。诗人通过观察这一情境,深刻地体会到,真实的景象可能比图画更加生动、真实,甚至具有画不出来的独特魅力。

### 丹青变化不可寻, 翻空作有移人心
- **丹青变化不可寻**:进一步强调了真实的景象与绘画作品之间的差异,指出真实的美是不可复制、不可捕捉的。
- **翻空作有移人心**:翻空,指在想象中创造;作有,变成真实;移人心,触动人心。这句话表达了真实的美能够超越想象,触动人心,给人以深远的影响。

### 犹言雨色斜拂座, 乍似水凉来入襟
- **犹言雨色斜拂座**:通过比喻,描绘出如雨色般柔和的光线斜照在座位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馨、静谧的氛围。
- **乍似水凉来入襟**:乍,忽然;似,像。这句话描述了一种忽然间感觉到了水的清凉感,也许是由于光线、空气的变化,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沧洲说近三湘口, 谁知卷得在君手
- **沧洲说近三湘口**:进一步描述了想象中的静谧之地靠近三湘口,即靠近湘江,体现了对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向往。
- **谁知卷得在君手**:谁知,谁知道;卷得,卷起,这里是说将想象中的美好情境卷入手中的画卷中,表达了诗人将这份向往与宁静融入创作之中。

### 披图拥褐临水时, 翛然不异沧洲叟
- **披图拥褐临水时**:披图,展开画卷;拥褐,抱穿着粗布衣物;临水时,面对水面时。这句话描述了在面对画卷、在水边,仿佛融入了画中,体验到了远离尘世的宁静与自由。
- **翛然不异沧洲叟**:翛然,形容超脱、自在;不异,不相同;沧洲叟,居住在沧洲的老人。这里表达了在静谧的环境中,仿佛化身为一位自在、超脱的老人,与世无争,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自然的宁静以及对真与美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

《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创作的一首赞美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的作品,融合了自然美景的描绘与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描绘自然之美景**:诗的开篇以“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勾勒出一片草木茂盛、绿意盎然的景象。通过“春渚情”这一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之景的喜爱,引发了内心的情感共鸣。接着“褰裳掇芳芷”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亲临自然,亲近花草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亲近与热爱。

2. **赞美橘树的独特魅力**:通过“飒然风至草不动,始悟丹青得如此”这一转折,诗人从自然景观的描绘转向了对特定物象——孤生橘树的赞美。这一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强调风吹草不动的现象,反衬出橘树在风中的独特姿态,表达了对橘树不畏风寒,独自生长的坚韧精神的赞赏。

3. **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丹青变化不可寻,翻空作有移人心”通过将艺术(丹青)与自然的美相比较,强调了自然之美与艺术创造之间的相互启发与影响。橘树的形态和韵味,激发了诗人创作的灵感,艺术作品能够超越物质世界,触动人心,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4. **雨色与水凉的象征**:“犹言雨色斜拂座,乍似水凉来入襟”这两句借自然现象来比喻艺术作品对人心的触动。雨色与水凉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视觉与触觉的美感,还象征着情感的渗透与心灵的洗涤,展示了艺术作品能给人带来的深刻体验。

5. **自然与心灵的对话**:“沧洲说近三湘口,谁知卷得在君手”通过提及“沧洲”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探索。而“卷得在君手”则暗示了艺术作品是连接自然与心灵的桥梁,通过艺术,人们得以将外界的美转化为内在的感受与体验。

6. **结语与心境的回归**:“披图拥褐临水时,翛然不异沧洲叟”这一句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境。通过“翛然”这一词语,展现了诗人远离尘嚣,心灵自由的状态,与开头的自然景色形成呼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内心的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比喻,不仅赞美了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的自然之美,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心境之间深刻关联的洞察与思考。

皎然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