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ūn yè fù dé lù shuǐ náng gē , sòng zhèng míng fǔ
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
dòng tíng xiān shān dàn shēng jú bù shēng fán mù yǔ lí lì |
洞庭仙山但生橘 不生凡木与梨栗 |
zhēn zi wú sī zì bù zāi gǎn dé yī zhū jiē xià chū |
真子无私自不栽 感得一株阶下出 |
xì yè fán zhī wěi lù xīn sì shí cháng lǜ bù guān chūn |
细叶繁枝委露新 四时常绿不关春 |
ruò yán cǐ wù wú dào xìng hé yì gū shēng lái jiù rén |
若言此物无道性 何意孤生来就人 |
èr yuè sān yuè shān chū nuǎn zuì ài dī yán shù zhī duǎn |
二月三月山初暖 最爱低檐数枝短 |
bái huā bù yòng wū xián lái zì yǒu fēng chuī shǒu zhōng mǎn |
白花不用乌衔来 自有风吹手中满 |
jiǔ yuè shí yuè zhēng pò yán jīn shí lí lí sè yīn yīn |
九月十月争破颜 金实离离色殷殷 |
yī yè tiān qíng xiāng mǎn shān tiān shēng zhēn mù yì yú sú |
一夜天晴香满山 天生珍木异于俗 |
sú shì lái féng bù gǎn chù qīng yīn dú bù chán qǐ shí |
俗士来逢不敢触 清阴独步禅起时 |
xǐ yǐ qián kàn kàn bù zú |
徙倚前看看不足 |
《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的标题为《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由唐朝诗人皎然所作。以下是对全诗逐段的解释:
### 首句:“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
诗人描绘的是洞庭仙山的自然环境,这里只生长着橘子,而没有其他的树木和果实,如梨和栗子。这一独特景象引人深思,暗示着洞庭仙山环境的神圣与纯净,同时也引出下文关于“真子”(真正的种植者或守护者)的种橘行为,通过“无私自不栽”表达了对这种自然法则的尊重与顺从。
### 次句:“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
此处描绘橘树的生长状态,其叶子细密、枝繁叶茂,即便在没有春天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常绿。诗人进一步探讨了橘树的生命特性,强调其不依赖季节变化而保持生命力,提出如果橘树没有某种内在的“道性”或生命法则,它为何能孤独地生长,并吸引人靠近。
### 接下来两句:“二月三月山初暖,最爱低檐数枝短,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
描述的是橘树在春暖时节的生长情况,尤其在二三月间,树低枝短、花开雪白,诗人特别提到花朵无需乌鸦来传种,而是靠自然风力将花粉传递,引得满手的花瓣,描绘出一幅自然和谐、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
### 后两句:“九月十月争破颜,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
这几句进一步描述了橘树在九十月间的果实成熟景象,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色彩鲜明。一夜之间天晴,香满山林,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的非凡。同时,诗人通过“天生珍木异于俗”强调了橘树的独特价值,暗示其珍贵之处不仅在于果实,更在于它与世俗不同,拥有着超凡脱俗的生命力与精神象征。最后,诗人以“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结束,表达了对这种自然景观的深刻赞美与向往,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的心灵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描绘洞庭仙山橘树的独特生长环境与生命特性,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慨,以及对生命力与精神价值的赞美。
《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古诗词赏析:
《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皎然创作,以洞庭仙山的橘树为象征,通过描绘橘树的生长环境、形态特点、与人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表达了对郑明府的深厚情谊,同时也寄托了对道性和纯真品格的颂扬。
首句“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描绘了橘树生长在神秘的洞庭仙山的环境,暗示了其与众不同、高洁脱俗的特质,与一般的树木(凡木)和果实(梨栗)形成鲜明对比。
“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以橘树自喻,强调其不因人而生、不为外物所动的自然生长,显示出一种纯净无染的生命态度。
“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描绘了橘树四季常绿、不受春日影响的坚韧生命力,象征了坚持自我、不为环境所改变的精神品质。
“二月三月山初暖,最爱低檐数枝短,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以春日山间的橘花盛放为场景,表现了生命的蓬勃与自然之美,同时通过橘花自然飘落的描述,暗喻了郑明府高尚人格的自然流露,无需刻意追求或外力强加。
“九月十月争破颜,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以秋季橘子成熟,香满四溢的景象,象征郑明府的品德之美深入人心,影响了周围的人和环境。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郑明府高洁品行的钦佩,以及对与之相处时光的留恋和不舍。同时,也体现了对郑明府如同珍贵树木一般,不同凡俗的品格的尊崇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描绘洞庭仙山的橘树形象,将自然美、人文美、情感美融为一体,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奇妙和生机,也寄托了对郑明府个人品德和精神世界的赞美,是一首富有深意、情感丰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