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n chǔ shì gǒu qǐ jià gē
湛处士枸杞架歌
wú jiān chǔ liàn hé bái xī jū shì chí lái yí chán kè |
吴缣楚练何白皙 居士持来遗禅客 |
chán kè néng cái lù shuǐ náng bù yòng yī gōng bǐng dāo chǐ |
禅客能裁漉水囊 不用衣工秉刀尺 |
xiān shī yí wǒ shì wú quē yī lǜ yī fān xīn gǎn shē |
先师遗我式无缺 一滤一翻心敢赊 |
xī wàng dōng fēng sī shù guàn lóng lóng xié yuè xuán dēng shā |
夕望东峰思漱盥 昽昽斜月悬灯纱 |
xǐ yǐ huā qián lòu chū duàn bái yuán zhēng xiào jīng chán bàn |
徙倚花前漏初断 白猿争啸惊禅伴 |
yù píng xú xiè shǎng juān juān jiàn zhe lián yī shuǐ zhū mǎn |
玉瓶徐泻赏涓涓 溅着莲衣水珠满 |
yīn shí rén rén wéi huàn qíng hái rú lù shuǐ ài cāng shēng |
因识仁人为宦情 还如漉水爱苍生 |
liáo gē yī qū yǔ jūn bié mò wàng hán quán jiàn dǐ qīng |
聊歌一曲与君别 莫忘寒泉见底清 |
《湛处士枸杞架歌》古诗词释义:
这是一首题为《湛处士枸杞架歌》的古诗,作者是皎然。这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描写,表达了对一位名为湛处士的高士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逐段解释:
首句“吴缣楚练何白皙”,比喻湛处士持来的布料如同吴地的缣(精细的丝织品)和楚地的练(洁白的丝织品),象征湛处士的高洁品质和才华。
“居士持来遗禅客”描述湛处士将这些精美布料赠予禅寺的僧侣,这体现了他与佛教的深厚联系和对精神修行的尊重。
“禅客能裁漉水囊,不用衣工秉刀尺”表明这些布料被用于制作漉水囊,这是僧侣日常生活中用于过滤水饮用的器具,不需要裁缝用刀尺来剪裁,暗示湛处士的智慧和技艺。
“先师遗我式无缺,一滤一翻心敢赊”指的是上一代的高僧留下的模型无瑕疵,制作漉水囊的过程一丝不苟,湛处士对此充满了敬仰和虔诚。
“夕望东峰思漱盥,昽昽斜月悬灯纱”描绘了夜晚时分,湛处士望着东方的山峰,思念着用水漱口和洗手的仪式,斜月和灯纱营造出一种静谧、庄严的氛围。
“徙倚花前漏初断,白猿争啸惊禅伴”描述了湛处士在花前漫步时,时间悄然流逝,忽然白猿的啸声打破了宁静,惊动了周围的僧侣。
“玉瓶徐泻赏涓涓,溅着莲衣水珠满”暗示湛处士赏玩着缓缓流下的清澈泉水,水珠溅在莲衣上,充满了自然和谐的美感。
“因识仁人为宦情,还如漉水爱苍生”表明湛处士通过漉水的行为,深刻理解到仁爱的真谛,如同用清水洗涤人心一样,爱护着世间众生。
“聊歌一曲与君别,莫忘寒泉见底清”最后,湛处士用一曲歌表达对朋友的别离之情,提醒他们不要忘记像清澈寒泉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和仁慈。
整首诗通过对湛处士的赞美,展现了佛教修行中的清净、仁爱和自我反省的精神,以及对自然美的崇尚。
《湛处士枸杞架歌》古诗词赏析:
这首《湛处士枸杞架歌》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通过描绘居士的枸杞架,不仅展现了其生活中的禅意与自然之美,也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传达了一种简朴而高尚的生活态度。
首先,作者以“吴缣楚练何白皙”开篇,用“吴缣”和“楚练”比喻枸杞架上的果实,形象地展现了枸杞的洁白与纯净,也暗示了居士身份的高雅。接着,居士将枸杞赠予禅客,通过禅客之手,枸杞被裁剪成漉水囊,展现了居士的智慧与实用性,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接下来的诗句“不用衣工秉刀尺,先师遗我式无缺”则强调了枸杞架的制作方法和其独特的价值,无需额外加工,即是先师遗留给居士的完美形式。这一句不仅赞扬了枸杞的天然之美,也暗喻了居士生活态度的自然纯粹,不为外物所累,追求内在的完美。
在“夕望东峰思漱盥,昽昽斜月悬灯纱”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居士在枸杞架旁静思、准备漱口洗脸的场景。这里既有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化描绘,也体现了居士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徙倚花前漏初断,白猿争啸惊禅伴,玉瓶徐泻赏涓涓”则展现了居士与自然、与生活的亲密关系,白猿的出现虽略显突兀,但恰好映衬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玉瓶中的水缓缓流淌,仿佛是居士内心的平静与对生活的品味。
最后,“因识仁人为宦情,还如漉水爱苍生”直接表达了居士的生活哲学——仁爱与简单,他对待生活如同漉水般细腻,爱护众生如同珍惜自然之水,体现了深厚的仁慈之心与对社会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枸杞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一种简朴、和谐、高雅的生活方式,更蕴含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哲思,以及对仁爱与简单生活态度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