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ù zhǔ xíng jì péi fāng zhōu
顾渚行寄裴方舟
jiā jiā wàng qiū yuè bù jí qiū shān wàng |
家家望秋月 不及秋山望 |
shān zhōng wàn jìng zhǎng jì liáo yè yè gū míng wǒ shān shàng |
山中万境长寂寥 夜夜孤明我山上 |
hǎi rén jiē yán shēng hǎi dōng shān rén zì wèi chū shān zhōng |
海人皆言生海东 山人自谓出山中 |
yōu yú huān lè jiē zhàn yuè yuè běn wú xīn tóng bù tóng |
忧虞欢乐皆占月 月本无心同不同 |
zì cóng yǒu yuè shān bù gǎi gǔ rén wàng jǐn jīn rén zài |
自从有月山不改 古人望尽今人在 |
bù zhī wàn shì jīn yè shí gū yuè jiāng □ shuí gèng dài |
不知万世今夜时 孤月将□谁更待 |
《顾渚行寄裴方舟》古诗词释义:
诗人皎然在《顾渚行寄裴方舟》这首诗中,描绘了顾渚山中月夜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时间、自然与人的哲思。以下是对各段诗句的大致解释:
1. **家家望秋月,不及秋山望**:意思是家家户户都望着秋天的满月,但比起山上的秋月,它们的视野和感受都显得局限。这里的"秋月"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理想。
2. **山中万境长寂寥**:顾渚山中的景象,总是充满着宁静与寂静,无论春夏秋冬,山中都有着它独特的氛围。
3. **夜夜孤明我山上**:诗人独自在山上度过每一个夜晚,明月陪伴着他,这种孤独与明月的相对应,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4. **海人皆言生海东,山人自谓出山中**:诗人将自身与大海和山岭对比,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归属感。海人指的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人们,而山人则是诗人自喻,意在强调山中生活与海中生活的不同体验和理解。
5. **忧虞欢乐皆占月,月本无心同不同**:这里的“忧虞”指的是忧虑、忧愁,“欢乐”则是喜悦、欢愉。月亮作为自然界的象征,似乎成为人情感的寄托,无论是忧或是乐,人们都以月亮为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月亮本身并无情感,它只是反映人类心情的一面镜子。
6. **自从有月山不改,古人望尽今人在**:月相轮回,山河不改,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在仰望同一个月亮,表达了一种时间流转、人类永恒的哲思。
7. **不知万世今夜时,孤月将□谁更待**:“万世今夜时”表达的是时间的长久和空间的广阔,而“孤月”之后留下的“□”可能代表了诗人想要表达的“与”字,完整句子应是“孤月将与谁更待”。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对未来的疑惑与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一种与月共存,与自然对话的深沉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索。
《顾渚行寄裴方舟》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顾渚行寄裴方舟》由唐代诗人皎然所作,是一首深具哲思与自然美学的佳作。从诗的标题“顾渚行寄裴方舟”来看,顾渚可能是一个地名,而裴方舟则可能是诗人的友人,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下面是对诗的赏析:
### 自然与时间的思考
1. **自然与时间的恒常与变化**:“家家望秋月,不及秋山望”开篇便以“秋月”与“秋山”作对比,引出自然之美的恒常与人的有限。人们或许会在家中对秋月抱有期待,但在皎然看来,与山中望月相比,家中的月景则显得稍逊一筹。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深层次的感悟,自然之美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如山中)更为显著。
2. **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山中万境长寂寥,夜夜孤明我山上”描绘了山中月夜的宁静与孤明。这里的“寂寥”不仅是环境的静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诗人通过山中月夜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寻内心平静的情感。
### 自然与人生哲思
1. **月与人生的关系**:“海人皆言生海东,山人自谓出山中”通过对比海洋与山间的人们,探讨了不同生活环境与人生选择对人的影响。海人与山人对生命的理解和体验各不相同,暗示了自然环境对人的性格、情感乃至思考方式的影响。
2. **时间的流转与永恒**:“忧虞欢乐皆占月,月本无心同不同,自从有月山不改,古人望尽今人在,不知万世今夜时,孤月将□谁更待”最后四句将诗的思想推向高潮,通过对月的永恒与时间的流逝的思考,表达了时间面前,万事万物的相对性与人类情感的恒久性。月虽无心,却见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而自然环境虽不变,但代代更替之中,生命的体验却是永恒的主题。
### 结语
皎然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时间与永恒的深刻洞察。全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