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á lǐ jì lán
答李季兰
xuē qù sēng jiā shì nán chí biàn yǐn jū |
削去僧家事 南池便隐居 |
wèi lián sōng zi shòu hái bo dào jiā shū |
为怜松子寿 还卜道家书 |
yào yuàn cháng wú kè chá zūn dú duì yú |
药院常无客 茶樽独对余 |
yǒu shí zhāo yì shǐ lái fàn yě zhōng shū |
有时招逸史 来饭野中蔬 |
《答李季兰》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是由唐代诗人皎然写给李季兰的一首诗,详细描绘了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原因和日常生活的场景。下面逐段解释诗句的意思:
1. **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诗人削去了僧侣的身份和修行的生活,选择在南池这个地方隐居。这里的“削去僧家事”意味着他放弃了原有的修行生活,转而追求另一种更为自由的生活方式。
2. **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诗人之所以选择隐居,是因为他爱慕松子的长寿,同时还在寻找有关道教修行的书籍。这里表现出他对长寿和道教修行的向往和兴趣。
3. **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诗人的药房很少有访客,他独自一人对着茶樽饮茶。这体现了诗人的隐居生活相对安静,远离尘嚣,只与自然和内心的平静为伴。
4. **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有时候,他邀请一些放逸的史官,来一起享用野外采摘的蔬菜。这里体现了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保持联系,尽管是简朴的野菜,但充满了友情和生活的乐趣。
整体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选择隐居生活的原因和日常生活的简单与宁静,以及与志趣相投之友的交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追求。
《答李季兰》古诗词赏析:
皎然的《答李季兰》是一首充满禅意和隐逸情趣的诗歌,以朴素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僧侣隐居生活的情境。通过此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能领略到其对自然、对禅道的深刻理解。
### 第一节:“削去僧家事,南池便隐居”
“削去僧家事”表达了诗人毅然决然地放下尘世的纷扰和修行的繁琐,选择了一种更加自由、简单的生活方式。这里的“南池”既是具体的地点,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寻求宁静和清静的避世之所。这样的选择显示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物质束缚的超越。
### 第二节:“为怜松子寿,还卜道家书,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
“为怜松子寿”表明诗人对长寿的追求和对自然界的景仰。通过“卜道家书”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寻求长生之法。而“药院常无客,茶樽独对余”则描绘了一种孤独而纯粹的生活状态,诗人在药院中闭门修行,仅以茶为伴,体现了他对宁静和专注的向往,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
### 第三节:“有时招逸史,来饭野中蔬”
最后一节通过“有时招逸史”与“来饭野中蔬”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邀请志同道合之士共赏自然美景、共享素食生活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外在自然之美的欣赏,也表明了其对于友情和共享精神追求的珍视。在这样的交流中,诗人与他人分享了生活哲学和修行体验,共同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 总结
皎然的《答李季兰》不仅是一首展示隐逸生活情趣的诗歌,更是对内心世界和自然哲学的深刻探讨。通过削去尘嚣、追求道家思想、享受自然之乐以及与志同道合者的交流,诗人展现了对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在传达诗人个人生活态度的同时,也启发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自然的价值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