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 èr shǒu
蝉二首
duō qiú dài xīn zú wèi zú xuán qīng fù |
多求待心足 未足旋倾复 |
míng zhī tān zhě xīn qiú róng bù qiú rǔ |
明知贪者心 求荣不求辱 |
《蝉二首》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蝉二首》,由子兰所作。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为蝉的习性与人类的贪欲进行了深刻的比喻和对比,暗示了对贪心的批判。以下是逐段解释:
第一句“多求待心足,未足旋倾复”:
-"多求待心足":意思是蝉在寻求食物和水时,不断渴望满足自己的需求。这里的“多求”可以理解为“不断追求”,“待心足”意味着直到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才停止。这里暗喻了人类在物质追求上的贪婪,总是在追求更多,满足了还想再满足。
- “未足旋倾复”:当蝉的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它很快又会因为新的欲望而再次感到不满足。这里同样寓意人类在达到某一种满足后,又迅速陷入对新欲望的追求之中,形成了一个循环,永远无法真正满足。
第二句“明知贪者心,求荣不求辱”:
- “明知贪者心”:明白地表达出对贪欲的认知,这里的“贪者心”可以理解为贪心、欲望的心理状态。表明了作者对人类贪心本质的了解和反思。
- “求荣不求辱”:这句诗表明,无论人类追求的目的是为了荣耀还是避免耻辱,本质上都是在追求物质或社会地位的提高,这是人类普遍的欲望之一。荣耀代表着外界的认可和价值的提升,而避免耻辱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形象。通过“求荣不求辱”,诗人暗示了人类在追求成功和名誉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底线。
整首诗通过蝉的比喻,反思了人类对欲望的无尽追求,以及在追求过程中可能忽略的道德和内心的需求,表现出对贪欲的批判和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蝉二首》古诗词赏析:
子兰的《蝉二首》这首诗,以蝉为象征,探讨了贪欲与名誉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象征与比喻**:蝉在诗中被用来象征人类的欲望与追求。蝉的生命周期短暂,却能发出悦耳的鸣声,代表着其生命的热烈与不息。在诗的第一首中,蝉的“多求待心足,未足旋倾复”表现了人类无尽的欲望与追求,即得之不易的满足,很快又被新的欲望所驱使,陷入永无止境的追求中。
2. **对比与冲突**:诗的第二首通过“明知贪者心,求荣不求辱”这一对比,揭示了人类在追求名声与荣耀时的复杂心态。一方面,人们明知道贪欲可能导致痛苦与不安,却仍然选择追求荣耀而非耻辱,这反映了人类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3. **道德与反省**:通过蝉的形象,诗作不仅探讨了个人的欲望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也引发读者对个人行为道德性与后果的深刻反思。蝉的生命虽短,但其生命力的顽强与自然规律的遵循,与人类在欲望驱使下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促使读者思考更为深沉的道德与自然法则问题。
4. **语言与艺术**:子兰的诗作运用了简洁而富有寓意的语言,使得蝉的形象深入人心,而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综上所述,子兰的《蝉二首》以蝉为媒介,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道德问题相结合,通过寓言的形式,探讨了欲望、名誉、道德与自然法则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