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bì kòu shàng táng tái shān

避寇上唐台山

作者:贯休 
shān cuì bì cuó é     pān qiān qù zhě duō
山翠碧嵯峨   攀牵去者多
qiǎn shēn jù dé dì     hào wù wèi zhī tā
浅深俱得地   好恶未知他
yǒu cǎo jiē wèi hù     wú rén bù hé gē
有草皆为户   无人不荷戈
xiāng féng kōng chàng wàng     gèng yǒu hǎo shí me
相逢空怅望   更有好时么

《避寇上唐台山》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避寇上唐台山》是贯休所作,描绘了一幅避乱场景下的唐台山景象。下面逐段解释其意:

首句“山翠碧嵯峨”,描绘了唐台山的自然风光,翠绿的山峦高耸入云,形态各异,充满了生机与壮美。这里的山势高峻,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攀牵去者多”,指出许多人在这样的山中穿梭,可能是因为躲避战乱或是寻找避难所。这一句通过“攀牵”二字,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山中行走的艰难。

“浅深俱得地,好恶未知他”,意味着无论是平坦的低地还是险峻的高处,他们都找到了栖身之地,但这片土地的适宜程度,对于他们来说是未知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在寻找生存之地时的不确定性与冒险。

“有草皆为户,无人不荷戈”,说明山中随处可见的草木成了他们栖身的门户,而无论是不是真正的避难者,为了生存,他们都得随时准备战斗。这句话反映了在战争环境中,生存与自我保护的紧迫性。

“相逢空怅望,更有好时么”,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与希望。相逢之时,人们只能彼此望望,既无话可说,又充满了对未来的疑惑与期盼。好时,意味着和平与安全,这是他们共同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避乱者在唐台山的生存状态,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希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避寇上唐台山》古诗词赏析:

《避寇上唐台山》是唐代诗人贯休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在战争背景下,人们在唐台山上避难的场景,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以下是逐句赏析:

**山翠碧嵯峨,攀牵去者多**:这两句描绘了唐台山的自然风光,翠绿的山色与高耸的山峰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山中可能存在的险恶环境。同时也点明了避难者众多,体现了战乱时期人民的生存状态。

**浅深俱得地,好恶未知他**:这两句强调了避难者在山中寻找落脚点时的艰难与不确定性。无论是平原还是山谷,他们都需要适应,但对未来的安危尚无定论。

**有草皆为户,无人不荷戈**:这两句描写了山民的生存状态。由于战争的影响,人们不得不依靠自然环境,任何可以遮挡风雨的草丛都成了暂时的居所;同时,即使在避难的环境中,人们也不得不准备应对潜在的危险,即使没有敌兵,也必须时刻警惕。

**相逢空怅望,更有好时么**:这两句表达了人们在战乱中相遇时的无奈与对未来和平的渴望。相逢却只能相望,没有机会交流与分享,对于和平的期盼则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心愿。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深刻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的向往。贯休以诗人特有的敏感和洞察力,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既表达了对战争的批判,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深深渴望。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