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jiāng líng jì hàn lín hán wò xué shì

江陵寄翰林韩偓学士

作者:贯休 
cāng cāng nán kě wèn     wèn dá yì nán wén
苍苍难可问   问答亦难闻
luò yè píng jīn àn     chóu rén lǐ shǐ jūn
落叶平津岸   愁人李使君
wén zhāng yīng lì jié     máo tǔ shǐ tiān fèn
文章应力竭   茅土始天分
yòu zhú dōng fēng qù     tiáo tiáo gé lǐng yún
又逐东风去   迢迢隔岭云

《江陵寄翰林韩偓学士》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名为《江陵寄翰林韩偓学士》,由唐代诗人贯休所作。下面是对各句的逐段解释:

1. **苍苍难可问,问答亦难闻**:这句诗暗示了与对象交流的难度,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深邃、难以言喻的情感。"苍苍"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深邃、遥远,"难可问"和"问答亦难闻"意味着与对方沟通的不易,可能由于距离、时间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信息传递障碍。

2. **落叶平津岸,愁人李使君**: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江边落叶满地的场景,营造出一种萧瑟、孤独的氛围。"平津岸"可能指的是江边的平地或岸边,"愁人李使君"提到的"李使君"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这里使用"愁人"一词,表达了对某个名为李使君的人的担忧或思念,"愁"字说明了这个人或情景给诗人带来了深深的愁绪。

3. **文章应力竭,茅土始天分**:这句诗强调了创作文章时应全心全意、全力以赴的精神状态。"文章"代表了诗人的文学创作,"力竭"表达了诗人创作时全身心投入的极致状态。后半句"茅土始天分"可能隐喻了只有通过不断的创作、努力,个人才能在文学或艺术的领域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认可。

4. **又逐东风去,迢迢隔岭云**: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远方的向往。"东风"象征着新的开始、前进的方向或希望,"逐东风去"意味着诗人正怀着希望和梦想,向着未知的远方前进。"迢迢"描绘了距离的遥远,"隔岭云"则可能代表了诗人与韩偓学士之间存在的地域和时间上的距离,但同时也暗示了虽然有距离,但诗人的内心依旧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友人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对创作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江陵寄翰林韩偓学士》古诗词赏析:

贯休的《江陵寄翰林韩偓学士》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友人的思念,传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对韩偓学士的深切怀念。

首句“苍苍难可问”开门见山,以苍茫的景色起笔,给人以深邃、辽远的感觉,暗示着情感的深沉和复杂。这里的“苍苍”既指江陵的自然景观,也暗含了诗人对未知、不可知事物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情和思念的难以言表的情感。

接着,“问答亦难闻”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情感交流的困难,即使是面对面的问答,也难以完全传达出心中的情感,突出了诗人对韩偓学士的怀念之深,以及表达情感之难。

“落叶平津岸,愁人李使君”这两句用自然景象来衬托人物的心情,落叶飘零的景象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映射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李使君在这里不仅是对韩偓学士的代称,也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官场中的地位和遭遇,通过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孤独。

“文章应力竭,茅土始天分”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才华和命运的深刻认识。力竭来形容文章的尽力和创作的全力投入,而“茅土始天分”则以古代封赏土地的方式来比喻对才华和地位的认可,反映了诗人对韩偓学士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和对其个人命运的深思。

最后一句“又逐东风去,迢迢隔岭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随着东风远去的意象,既有离别之情,也有对重逢的希望,与首句的苍茫呼应,情感上形成了一种循环和深化。

整体而言,贯休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情感的细腻抒发,展现了一位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充满了哲学意味,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深度的作品。

贯休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