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xīn qiū yǔ hòu

新秋雨后

作者:齐己 
yǒng yè bù yù shuì     xū táng bì fù kāi
永夜不欲睡   虚堂闭复开
què lí dēng yǐng qù     dài dé yuè guāng lái
却离灯影去   待得月光来
luò yè féng cháo zhù     fēi yíng zhí wǒ huí
落叶逢巢住   飞萤值我回
tiān míng fú jīng àn     yī zhù bái tán huī
天明拂经案   一炷白檀灰

《新秋雨后》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新秋雨后》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新秋季节的宁静与美妙。下面逐段解释诗的意境与意义:

###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
这首诗开篇便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无法入眠的情景。永夜表示夜晚漫长,诗人久久不能入睡,闭复开则是在表达诗人试图通过进出房间以求安眠,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烦躁。

### 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
“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
这一句展示了诗人在尝试寻求安眠的过程中,似乎与外界的事物产生了某种和谐。从“灯影”到“月光”,诗人仿佛在寻找一种更加自然、柔和的环境来安放自己的思绪。离了人工照明的灯影,静待月光的出现,暗示了一种从世俗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渴望。

### 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
“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
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观察到了自然界中的小生灵们的生活状态。落叶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飞萤在诗人的归来时出现,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氛围。

### 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
“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
在晨光初现之时,诗人拂拭书案,燃起一炷香。白檀的烟雾散去,留下了一片灰烬。这一场景不仅是对新一天的迎接,也是对内心的宁静与精神世界的寄托。拂案和燃香的仪式,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感悟,从内心的烦躁到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再到对知识与精神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新秋雨后》古诗词赏析:

齐己的《新秋雨后》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的宁静画面,充满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沉思考。诗中的每句都充满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现象敏锐的感受力,以及对生活细节深刻的洞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诗的开头便带出了夜晚的宁静氛围。诗人不愿意入睡,这既可能是对夜晚的美丽景色的留恋,也可能是对内心思绪的沉浸。虚堂,即空旷的房屋,闭复开的动作则象征着诗人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和内心世界的波动。

2. **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这里展现了诗人在灯与月之间的选择。灯影代表了人世的喧嚣和现实的束缚,而月光则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超脱。诗人选择远离灯影,期待月光的到来,表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超脱世俗的心态。

3. **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落叶与巢、飞萤与我,形成了巧妙的对应和联系。落叶的自然归宿与飞萤的飞行轨迹,在诗人眼中构成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循环。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过程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循环的赞美。

4. **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最后两句描绘了清晨的景象,诗人拂去经案上的灰尘,点上一炷檀香。经案可能是对知识、智慧或宗教的象征,檀香的白灰则代表了对精神世界的清洗与净化。天明的场景也预示着新的开始,诗人的内心仿佛被清新的早晨所唤醒,充满了对生活的重新审视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与清晨、灯与月、自然与人类等多对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内心世界的探求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齐己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画面,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宁静与深邃的美。

齐己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