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ēng wǔ suì shí wǔ yè duì yuè
庚午岁十五夜对月
rì dōng lái xiàng rì xī yóu yī bō xián xún biàn jiǔ zhōu |
日东来向日西游 一钵闲寻遍九州 |
què yì jī lín běn shī sì yù guī huán dài hǎi fēng qiū |
却忆鸡林本师寺 欲归还待海风秋 |
《庚午岁十五夜对月》古诗词释义:
### 逐段解释诗词意思
#### 齐己《庚午岁十五夜对月》
作者:齐己(唐代诗人)
标题:《庚午岁十五夜对月》
#### 第一段:日东来向日西游,一钵闲寻遍九州
这句诗通过描述太阳从东方升起,再向西方落下,来隐喻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旅途。诗人“一钵闲寻遍九州”,意思是拿着一碗(钵)轻松地去遍历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这里的“闲寻”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不急不躁的生活态度,而“遍九州”则显示了诗人的广泛经历和探索精神。
#### 第二段:却忆鸡林本师寺,欲归还待海风秋
“却忆”在这里表示诗人回想起过去的经历,即“鸡林本师寺”的往事。鸡林是朝鲜半岛的古地名,本师寺则可能是诗人与师父或导师共度时光的地方。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岁月、师友的怀念之情。同时,“欲归还待海风秋”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但他可能还需要等待特定的时机,比如秋天的海风,这可能蕴含了某种象征意义,暗示诗人对于归家之行的期待和对时机的考虑。
### 总结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活旅途的感慨,以及对过去师友的怀念和对归乡的渴望。通过太阳的东升西落、遍访九州、回想起过去在鸡林本师寺的经历,以及对于秋季海风的期待,构建了一个富有深意的内心世界。诗人在追求精神之旅的同时,也深思着生活的本质与归宿。
《庚午岁十五夜对月》古诗词赏析:
《庚午岁十五夜对月》是唐代著名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行旅生涯中的感悟、思乡之情,以及对佛教信仰的深切理解和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 首联:“日东来向日西游, 一钵闲寻遍九州。”
- **日东来向日西游**:这一句通过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景象,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流转,强调了作者在旅途中不断前行、不停探索的精神。太阳作为自然界永恒的象征,寓指时光的不可逆转,同时也暗示着作者的生命旅程。
- **一钵闲寻遍九州**:这一句描述了作者携带简单行囊,游历九州大地的情景。"一钵"象征着轻装简行,"闲寻"则体现了作者悠然自得、不急不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反映了作者在旅行中的自在与洒脱,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的理解——在忙碌与动荡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
### 颔联:“却忆鸡林本师寺, 欲归还待海风秋。”
- **却忆鸡林本师寺**:这里“鸡林”可能是指佛教中的一个隐喻,或实际的地名,代表着作者的故乡或佛教圣地。“本师寺”可能是作者的师长或佛教圣地所在的寺庙,这里的“却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对师长和佛教信仰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 **欲归还待海风秋**: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想要回归故乡或师长身边的愿望,但这个愿望还需等到秋风起、海面平静之时。这种等待既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也暗示了修行或归隐生活中的静待时机。通过“海风秋”这一意象,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隐含了人生境遇的起伏与变化。
### 总体赏析:
齐己的《庚午岁十五夜对月》以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作者在旅行与佛教修行中的内心世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时光流逝、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故乡与师长的深深怀念。同时,诗中对“归”的期待与等待,既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写照,也是对内心寻求平静与归宿的哲学思考。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之间巧妙地平衡,既有自然之美的展现,又有深刻哲思的融入,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