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
金
yìng shí xiān guò wèi lián chéng yù xiàng qín |
映石先过魏 连城欲向秦 |
luò yáng péi shèng yǒu yān zhào lèi jiā rén |
洛阳陪胜友 燕赵类佳人 |
fāng shuǐ qíng hóng mèi cháng shān ruì mǎ xīn |
方水晴虹媚 常山瑞马新 |
tú wèi biàn hé shí bù yù chǔ wáng zhēn |
徒为卞和识 不遇楚王珍 |
《金》古诗词释义:
这首诗《金》是唐代诗人李峤所作,主要通过描绘金的光辉与贵重,以及金与社会、历史、人文的关联,抒发了对于金的赞美之情。全诗可以分段解释如下:
第一段:
"映石先过魏, 连城欲向秦,"
- 这句诗通过“映石”描绘了金的光辉照耀石面,使之在视觉上显得先于其他物质的特质。接着“过魏”和“向秦”,运用了古代地理位置的对比,暗示了金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与传播。魏、秦均为古代的诸侯国,这句诗通过空间上的移动,传达了金的广泛影响力。
第二段:
"洛阳陪胜友, 燕赵类佳人,"
- 这里通过“洛阳”和“燕赵”这两个地名,分别与古代的两个文化中心相联系,暗示金在这些文化胜地受到推崇。而“胜友”(意指志同道合的贤士)和“佳人”(意指美好、优秀的女子),这里用比喻的手法,将金的特质与人性的高雅、美好的品质联系起来,赞扬金与卓越的人才、美好的事物相得益彰。
第三段:
"方水晴虹媚, 常山瑞马新,"
- “方水晴虹媚”描绘了金在水面上反射出的光彩如同晴空中的彩虹一样美丽。这句诗运用了自然景象的比喻,强调了金的光泽与大自然之美的和谐相融。而“常山瑞马新”,这里的“常山”可能是借指特定的地名或区域,与“瑞马”(吉祥之马)相结合,进一步体现了金与吉祥、祥瑞的联系,强调了金的神圣与宝贵。
第四段:
"徒为卞和识, 不遇楚王珍,"
- 最后两句用故事典故,以“卞和”与“楚王”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对比,来表达对金被误解、未被珍视的感慨。卞和,中国古代著名的宝石鉴定专家,曾因找到一块真正的宝玉而被世人误解,被楚王赏赐奴隶身份,最终因自己珍视的宝物未被赏识而悲愤至死。这里,诗人用这个典故表达了金虽具有无比的珍贵与美丽,但在某些时代或某些人看来,却可能被忽视、误解或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珍视。
整首诗通过多维度的描绘和隐喻,展现了金作为自然元素的璀璨光芒,以及其在历史、文化、审美等层面上的特殊地位与价值,同时也流露出对金被忽视或误解的感慨,富有深意。
《金》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金》。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金”为题材,通过金的不同应用和特性来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境遇,寓含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寓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映石先过魏,连城欲向秦**:这两句用“金”映照石头,象征金在不同环境下的光辉。先过魏,可能暗指金被发现或最初流通的地方,之后想要向秦地运输,展示了金的流通和交易价值。这里借物喻人,暗含个人或事物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2. **洛阳陪胜友,燕赵类佳人**:这两句将金比作能陪伴在“胜友”和“佳人”身边的贵重之物。胜友通常是指志同道合的朋友,佳人则代表美好的人或事物。这里暗示了金的社交价值,以及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
3. **方水晴虹媚,常山瑞马新**:方水晴虹,可能指的是金子在阳光下的折射光彩,如同彩虹的美丽,喻示金子的珍贵和光泽。常山瑞马新,则可能暗示金子带来的好运和新生,如同吉祥的马为常山地区带来福气。这些比喻生动展现了金的美学价值和带来的积极影响。
4. **徒为卞和识,不遇楚王珍**:这两句借用了楚国历史上卞和献玉(常被误以为是金)的典故。卞和献玉的故事中,因为没有遇到赏识之人,金(或玉)的真正价值未能得到承认。这里的用意在于强调,即使有才华或珍稀的物品,也需要正确的机遇和平台才能被世人所赏识和珍视。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金的多角度描绘,表达了人生中的机遇、友谊、价值和命运等主题。金不仅象征着财富和价值,也寓意着个人的才华和成就在不同情境下的展现和被认识。诗中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