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 cuī xiào shū cóng jūn
送崔校书从军
yī xián jiān qì shēng lín zhǐ fèng huáng yǔ |
一贤间气生 麟趾凤凰羽 |
hé yì rén zhī wàng wèi wèi wáng zhě fǔ |
何意人之望 未为王者辅 |
chū zhèn hū tuī cái shèng zāi wén qiě wǔ |
出镇忽推才 盛哉文且武 |
nán yuè jì wéi chéng xióng xióng yōng jiǎ bīng |
南越寄维城 雄雄拥甲兵 |
gǔ mén tōng mù fǔ tiān jǐng rù jūn yíng |
鼓门通幕府 天井入军营 |
jué sú duō háo chǐ gǔ lái nán zhì lǐ |
厥俗多豪侈 古来难致礼 |
wéi jūn yǐn bīng xīn kě zhuó tān quán shuǐ |
唯君饮冰心 可酌贪泉水 |
zhōng chén gǎn shèng jūn xùn yì bù yāo xūn |
忠臣感圣君 徇义不邀勋 |
lóng jìng táo shān mèi shuāng fēng pò zhàng xuě |
龙镜逃山魅 霜风破嶂雪 |
zhēng tú fán jǐ zhuǎn wèi quē rú zài yǎn |
征途凡几转 魏阙如在眼 |
xiàng jùn hǎi cháo yíng zhǐ xiāng guān shù yuǎn |
向郡海潮迎 指乡关树远 |
àn jié huà ōu mǐn xià chē jiā zhèng xīn |
按节化瓯闽 下车佳政新 |
yīng lìng wèi tuó sú hái zuò shàng huáng rén |
应令尉陀俗 还作上皇人 |
zhī lí jiāo jùn zhé ruò guàn zhì huá fà |
支离交俊哲 弱冠至华发 |
xī xǔ xiāo hàn qī jīn jiē péng yàn bié |
昔许霄汉期 今嗟鹏鷃别 |
tú nán bù kě yù chóu chàng shǒu bó mù |
图南不可御 惆怅守薄暮 |
《送崔校书从军》古诗词释义:
《送崔校书从军》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一首送别诗,充满了对朋友从军的勉励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段解释:
**首段(一贤间气生,麟趾凤凰羽,何意人之望,未为王者辅):**
这首诗开篇即以“一贤间气生”作为起始,表明崔校书才华出众,如同天地间独一无二的贤能之士。接着,将他比作麟趾和凤凰羽,以形象生动的语言,强调其高尚的品格与卓越的才能。后两句提出疑问,即为何崔校书的才华与期待,并未被赋予辅佐王者的重任,引出主题。
**中段(出镇忽推才,盛哉文且武,南越寄维城,雄雄拥甲兵):**
接着,诗人描述崔校书被任命为地方镇守,突显出他的才能得到认可与施展。强调了他不仅具有文学之才,而且武艺高强,能够统领兵马,镇守南越,如同维系国家安危的长城,雄壮地守护着国家的边疆。
**后段(鼓门通幕府,天井入军营,厥俗多豪侈,古来难致礼,唯君饮冰心,可酌贪泉水):**
这一部分进一步阐述了崔校书从军的环境与挑战。鼓门和幕府象征了军营的严整,天井和军营则描绘了军事生活的艰苦与严谨。面对南越地方的豪奢风俗,难以用传统礼制去管理,但诗人坚信,崔校书能保持清正的内心,就像能够饮下贪泉水而不染一样,展现出清廉自守的品质。
**再后段(忠臣感圣君,徇义不邀勋,龙镜逃山魅,霜风破嶂雪):**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崔校书忠于国家、不求个人功勋的赞扬。用“龙镜”和“山魅”比喻,表达了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崔校书能够坚守正义,不为外物所动,如同龙镜般明亮,不惧邪恶。同时,通过“霜风破嶂雪”的景象,形象地描绘了崔校书在逆境中坚韧不拔、锐意进取的精神。
**尾段(征途凡几转,魏阙如在眼,向郡海潮迎,指乡关树远,按节化瓯闽,下车佳政新,应令尉陀俗,还作上皇人,支离交俊哲,弱冠至华发,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鷃别,图南不可御,惆怅守薄暮):**
最后,诗人以豪迈和感慨的笔触,表达了对崔校书从军路途的祝愿与期待。通过“征途凡几转”的描述,表现了旅程的艰难与复杂。提到“魏阙”象征国家,预示着崔校书将会回到国家,实施好的政绩。同时,诗人表达了对崔校书青年时的期望与今日的遗憾,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整首诗在结尾处蕴含了对崔校书深厚的情谊和对其从军之旅的深切关注与祝福。
整体来看,《送崔校书从军》不仅展现了崔校书的才华与美德,更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感和对其未来成就的期待与祝福。
《送崔校书从军》古诗词赏析:
《送崔校书从军》是唐代诗人钱起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同时也是一首充满深沉情感和丰富意蕴的作品。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典型的送别诗的框架,但在内容上,它超越了一般的别离哀伤,融入了对友人从军的深切期许与赞美,以及对国家和平与繁荣的向往。以下是几个赏析要点:
1. **标题与内容的统一**:“送崔校书从军”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通过崔校书从军这一行动,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和国家的期待。诗中不仅关注了个人的命运,更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安危相结合,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2. **象征与寓意**:“一贤间气生, 麟趾凤凰羽”以“麟趾凤凰羽”为喻,象征着崔校书的才德出众,暗示他将如凤凰展翅,麟趾腾空,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正能量。这样的开头既赞扬了崔校书的个人魅力,也寄托了对其从军后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期许。
3. **对比手法**:“何意人之望, 未为王者辅”与“南越寄维城, 雄雄拥甲兵”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暗示崔校书虽才华横溢,但未得重用,后者则表达崔校书即将担负重大使命,成为保护国家的重要力量。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个人命运的转变,也体现了作者对崔校书即将承担重任的期待与自信。
4. **具体场景与形象的描绘**:“鼓门通幕府, 天井入军营”描绘了军营的雄伟壮观,以及崔校书即将投身其中的军事环境。这样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场景感,也象征着崔校书即将面对的挑战和荣耀。
5. **情感的深化与升华**:全诗在表达了对崔校书的深情祝福和对国家的深深期许后,又回溯了崔校书的成长历程,强调了他从个人的抱负到为国奉献的转变。这种情感的深化,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厚度,也体现了作者对友情和国家责任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送崔校书从军》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深沉思想的作品,通过精妙的结构布局、象征与对比手法的运用,以及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