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体字 完整注音版
guò shāng shān

过商山

作者:戎昱 
jiàn mén bīng gé hòu     wàn shì jǐn kān bēi
剑门兵革后   万事尽堪悲
niǎo shǔ wú cháo xué     ér tóng huà bié lí
鸟鼠无巢穴   儿童话别离
shān chuān tóng xī rì     jīng jí shì jīn shí
山川同昔日   荆棘是今时
zhēng zhàn hé nián dìng     jiā jiā yǒu huà qí
征战何年定   家家有画旗

《过商山》古诗词释义:

《过商山》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戎昱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商山一带历史变迁和现实景象的感慨。诗中的每句话都蕴含深意,下面逐句解析:

1. **剑门兵革后,万事尽堪悲**:剑门关是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经历了战争之后,无论何事都让人感到悲伤。这句话反映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创伤和影响,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2. **鸟鼠无巢穴,儿童话别离**:鸟和鼠失去了自己的栖息地,意味着自然环境受到了破坏;孩子们谈论离别的场景,体现了社会动荡,家庭破碎,孩子们也面临着分离的痛苦。这一句描绘了战争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双重破坏。

3. **山川同昔日,荆棘是今时**:虽然山川的面貌依旧,但曾经的繁荣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遍地的荆棘。这句话通过对比昔日与现在的景象,强调了战争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深刻改变,同时也隐含了对和平与繁荣的渴望。

4. **征战何年定,家家有画旗**:战争何时能停止?家家户户都悬挂着绘有图腾或家徽的旗帜,象征着人们在战乱中对安全与稳定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庭和国家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以商山一带的历史背景为线索,通过描绘战争后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的反思。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对自然、社会和人心的双重破坏,以及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深切渴望。

《过商山》古诗词赏析:

《过商山》是唐代诗人戎昱的一首反映战争后社会景象的诗作,通过作者路过商山所见所感,深刻揭示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民生活的苦难。以下是这首诗的赏析:

### 诗歌背景与主题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公元755年-763年)后,反映了唐代中后期战乱频仍的社会状况。诗中通过描绘战争后山川依旧、景物不变与人间百态的变化对比,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深重的民生之苦,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切反思。

### 逐句解析
1. **剑门兵革后,万事尽堪悲**:开篇直接点明了诗题中的“兵革”背景,剑门关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塞,见证了无数次的战争,战争过后,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世百态,都充满悲伤与哀愁。诗人以“万事尽堪悲”概括了战乱对社会的全面摧残。

2. **鸟鼠无巢穴,儿童话别离**:通过“鸟鼠无巢穴”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破坏了自然生态,鸟兽无法找到安身之所的凄凉景象,与之呼应的“儿童话别离”则直接展示了战争对无辜儿童的影响,他们谈论的不再是游戏和乐趣,而是离别与苦难。

3. **山川同昔日,荆棘是今时**:这句诗对比了战争前后的自然景象,山川依旧,但昔日的繁荣已被战争的痕迹所覆盖,荆棘丛生,象征着战争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

4. **征战何年定,家家有画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何时结束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战争不断,家家户户仍挂着象征着战乱的旗帜,暗含了民众对于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强烈愿望。

### 总结
《过商山》通过描绘战争后的破败景象,深刻展现了战乱给社会、自然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反映了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的现实。诗中既有对战争破坏的哀叹,也有对和平重建的期待,是那个时代人民心声的集中体现。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公正、和平的追求。

戎昱

Copyright © 2023-2023 www.jsxiez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极速写作网。

极速写作网是一个提供作文、网络小说、自媒体、写作素材经验攻略的专业网站。